顿似乎同锐相反,但这里的是敏捷的反义。
突然的灵感,觉得自己是个顿感十足的人。在心里的步子慢下来后,就有了空间整理思绪。
在每一段充满快乐的时光过去后,我总是会在当下没有规律性地重拾往日时光。分别是初中忆小学、高中忆初中、大学忆高中……工作时忆起挥霍的大学时光,成人后忆起童年。被回忆起的那个时候,总是感慨没有多用心一点去感受那时的点点滴滴。回忆,是占了大半生,但这样的人生,也充满各种简单的快乐:比以前成熟一些的我,看着从前只稚嫩的我,笑到哑言。在此之前,一直认为这个就是念旧的毛病,是y=-1/x函数人生的写照。延迟今日,突然想到,这个是充满顿感的人生写照。历经二十多年人生才解的惑。
还在小学时代,欧阳良红老师教导的一篇关于禅的两种领悟文章:慧能顿悟、神秀渐悟。这两种辩论,再往后的学习生涯里,也偶尔被语文老师提起。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邓自卫老师的总结:禅悟两者皆有。孩提时代的问题,高中时代的回答,这个理解,也印证这我们的人生轨迹:孩子的眼里非黑即白,而成人的世界里,接纳得更多。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争得面红耳赤的孩子,到初见成熟,略显释怀的小大人。同样,这种顿感,也不是百分百,可能相较而言,比较迟缓,这也是所谓的慢性子人。在家中待着的那几个月里,偶尔翻箱倒柜,就能找到一大堆物件:纪念品、往来信、发簪、毕业证、校牌、照片……最重要是那一本一本的日记。从小被教导日记天天记,每天把遇到的美好的、糟糕的事情记录下来,脑海里面的奇思妙想也都被我偷偷放进去,原来,是这么有趣。这都是小杨这辈子的宝贵财富。当翻到小学时代的一篇日志时,有些泪目。那是一个在家里温书的晚上,老师要求背诵一篇关于天安门广场的文章。外婆格外向往地念到,以后能去北京看看毛主席就好了。那个时候的我们就认为,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相框,就是他。那时我自信昂扬地说道:等我以后赚钱了,带你去北京天安门升国旗!
一点一滴回忆还在脑海,而我长大,你就年迈了。
长大后的我,也没有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