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来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今天读第五章:数字技术与“赢者通吃”。
先来讲YouTube的故事。最初它成立的初心是,观众可以利用频道的平台,非常高效与个性化地找到自己喜爱的内容。
YouTube的主管金克尔的思路是,大众经历了从“广”到“精”的转变,当下的发布格局给精准的细分节目提供了更过的发展空间,所以这种趋势还将一直延续下去,人们花在利基内容上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多。
但这也指向一个问题:数字技术是否会终结爆款的主导优势,让爆款策略变得一文不值?
想要了解其中原因,需要从源头看起。在线视频的兴起是因为成本低。交易成本,购买成本,都因为数字技术降低了。
低廉的在线交易成本明显刺激了在线视频业务,同时也极大推动了亚马逊的图书销量。在这样一个没有极限的数字时代,重金投资少数爆款和超级明星或许会显得有些守旧,不合时宜。这里还提到了长尾理论,在此处它和爆款策略是两个方向。相对立的,所以,不管是YouTube还是网飞公司,它们都觉得自己是一家长尾公司。
记得之前有人提到关于长尾理论的这本书《长尾理论:为什么商业的未来是小众市场》,但读完这一章节,等于把结合数字技术这个环境,对比了爆款策略和长尾理论,大家一开始都以为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搜索成本的数字技术兴起,对大多数行业的影响是长尾理论应该被看好,但最后胜出的,依然是爆款策略。
整个娱乐也反倒因为数字技术越来越向着赢者通吃的市场模式靠拢。无论媒体制作人对待数字渠道态度如何变化,一直不变的却是爆款内容的重要影响。
对比了Hulu网,与YouTube不同,它的宗旨是为用户提供全球各地顶级的专业制作内容。Hulu网的成功也证明,优质内容的经济前景(爆款策略)要比长尾产品更加理想。
最后还写了歌剧院直播的的改革,也是因为数字技术为其带来了积极的改变。
这一章节最后,作者给出的结论是:尽管数字技术的进步乍看上去可能拥有“民主化”的影响力,但实际上却造成了截然相反的影响——它进一步深化了市场上的集中现象和赢者通吃效应。爆款策略会一直盛行下去。
这样梳理一遍感觉把书读薄了,这本书作者是在讲爆款,我的猜想是,用一些实例来分析爆款策略是有效的,在当前环境下依然非常有效,那该怎么顺应这个趋势呢?
期待下面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