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野圭吾
一直觉得书本和电影是有温度的。所以,我喜欢在寒冷的冬夜看宫崎骏。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三四年。今夏发现一个绝佳的避暑方式,那就是看东野圭吾。
一本本读过来,真当有烈日当空,如临深渊之感。
最初,是同事飒荔和一些书友安利我东野圭吾。最开始看的是《流星之羁》和《时生》。情节着实诡妙,看得意犹未尽。接着寻来《白夜行》、《幻夜》、《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竟感到人生之凉丝丝入扣,心里暗惊东野圭吾居然可以把人性的邪恶写到如此极致。
东野圭吾的书里也有炽热的爱,也有脉脉的温情。但是那深沉的恶意,那万劫不复的怨恨,让人时时凉意顿生,细思恐极。
那些彷徨和无助,那些矛盾和羁绊,那些热爱和救赎,想,这就是所谓人生吧。世界绝不会是非黑即白,总有一些灰色地带。
(二)安妮宝、庆山、《月童度河》
看庆山今年的新书《月童度河》。欢喜的很。
安妮宝贝该是我们这一代的记忆了吧。在我们二十左右尚且年少不知愁的年纪,安妮宝贝声名鹊起。看书中女主奋不顾身飞蛾扑火般地寻找幸福的归宿而不可得,看那些一句一顿式的颓废到底的文字,常感到痛不欲生。也牢牢记住了棉布长裙,海藻般的长发,这些书中惯常出现的意象。
后来,阅读安妮宝贝成了都市文艺青年的身份证明。再后来,棉布长裙、海藻般的长发成了被嘲讽的对象。从前喜欢安妮宝贝的文艺青年们纷纷自省和自嘲。
不是这世界变化快,而是不管是我们还是安妮宝贝,经历过一些人事(期间,安妮宝贝经历了父亲的去世和女儿的出生),内心都会成长,都会对过去有所修整。
从《莲花》到《素年锦时》,再到《眠空》,安妮宝贝的文字渐渐沉静和内敛,不再有以前撕裂的大起大落的痛楚,那种标签式的颓废和虚无慢慢退却。开始走向对自然、细节的观察和挖掘。这时候的文字抛却了大量堆砌华丽辞藻的风格,但延续了之前一句一顿式的写作节奏,碎片化的个人内心世界的呓语是这几本书的风格。而且,稍嫌晦涩。
从《得未曾有》这书开始,她开始改名庆山。而她书中的着眼点早已从帆布鞋、女子和宿命,转向了树木、自然、经书和传统文化。但整本书给人感觉就是“端着”。在书中她倡导追求自然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充满了小资式的情调和诗意,并没有抵达生活的实质。
今年出的这本《月童度河》是散文集,如实记载了庆山的写作、阅读、旅行,记载了生活的琐碎细节,与亲友相处的点滴,一些感悟。这些文章中也有对自然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但并没有《得未曾有》中刻意的小资格调,而是有一种朴实的质感,让我不由自主想起了沈从文。
庆山的文字几乎不曾触及时代、历史,也从不在社会问题上过多谈论。她并不觉得把文章放置在大时代背景下就是宏大,相反,她觉得人的情感比历史宏大的多——这一点非常赞同。她向内的目光使得她的文字与日常生活联结起来,让个体的精神世界“跋涉、自省、觉知和试图完善”。这使得她的作品开始具有不一样的吸引力。
阅读《月童度河》的过程及其享受。仿佛她此刻就坐在对面,安静地同我喁喁细语,讲人世间那些琐碎的浮世清欢。而内心,也变得沉静安详,如同打扫过的房间,清朗明亮。
精彩片段:
“女子大美为心净,中美为修寂,小美为体貌。”无论男女,每个人身上虽不自知,但都在散发不同气场。见识过种种,珍惜那种心地清净、单纯、暖和、活在当下的人。这种珍贵并非出于无知,而是出于历练。
有时会产生幼稚的想法,希望你慢慢长大,不太快进入困顿的成人世界。能长久地活在纯真自如的童心里。知道这不太可能。你的背影已经像个小少女。时间太快,舍不得你成长,这是多余的情绪。只能认真生活,不辜负你来到我的身边。感谢你水晶般的生命给予的映照。
希望你以后远走高飞,完全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替宇宙暂时照顾和保管你一段时间。愿你能够因为得到过爱,而懂得爱自己,爱他人。因此得到更多的爱。
年轻的女孩,不应该一味把时间花在追逐热门电视剧网剧、精心打扮修饰皮囊、渴望华贵奢侈的物品,以及幻想有男子平白无故对自己热爱一生一世。这些都是泡沫。多读书、多旅行、勤恳工作、善待他人、热爱天地自然、珍惜一事一物。自然有人感受和尊重你的价值。
(三)闫红
重读闫红的书,一本是写秦淮八艳的《她们谋生亦谋爱》,另一本是写张爱玲的《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
十年前看闫红的《误读红楼》,喜欢她古雅婉转的文字之余,更惊叹于她独特的视角。
总觉得她也如张爱玲般,有种特别的魔力,于纷纷人世间,于宏大光明的表象里,挖开一个口子,看到里头最阴暗的角落。
聪慧如斯。
想,倘若闫红也写小说,洞悉人心,洞明人事,又该是怎样的犀利快意而精彩?
只是她的文字比张爱玲的温柔些,婉转些,带着浅浅的微笑些。或许,更讨人喜欢也未可知。张爱玲的生平让她的文字带着点苍凉和决绝,闫红的就暖色很多。
但是,她们的聪敏和机警却都是一样。生生地叫人艳羡而感佩。
(四)《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是2014年度最佳历史通俗读物。不得不说,这书让我感觉很惊艳。它用不到40万字回顾了人类发展的关键进程。从生物学的人类演化,到历史学的社会理论,最后到心理学的幸福感。
它时不时地刷新我脑中旧有的历史常识。让我感觉站在时空的至高点,以上帝的视角来看待人类这一微小种群的变迁。看完这书,感觉自己在整个地球上跋涉了十万年。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很年轻,1976年生,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他博览群书,对几乎所有学科发展到当代的基本理论和观点熟谙于心。所以这本通俗历史读物有种纵横万里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