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玩过的那些游戏,现在还记得吗
小时候,游戏对我们有特别的吸引力。看着别人玩得热火朝天、酣畅淋漓,特别想加入。我的童年,玩过许许多多的游戏,以下这这一款,是玩得最火热的。
“沙包”,也叫跑迷宫。简而言之,是用沙子包在布里,再用针线把它坚实地缝好的小玩意儿。虽说是丢沙包,但一般不使用沙包,而是用纸球。几张废纸,一个透明胶布,就搞定。威力大、弹性强,是一个威猛的武器。
最初级版的丢沙包游戏,就是画一个大小合适的长方形,随着传球方向的变化,挑战者在特定的长方形区域跑跑停停。根据实际情况,规定你有几次机会,机会都用完就输了。如果你在玩的时候不仅没被打着,反而接到球。恭喜你,获得一块“免死金牌”,可以保你,也可以“救活”你的小伙伴。
丢沙包的升级版,就是跑迷宫。用粉笔、能写的红砖头或者炭在地上画一个大小合适类似迷宫的阵营。分成两派,按照先后顺序一派负责传球,一派负责挑战。挑战的谁先到达迷宫里面,再从迷宫跑出来,就能为团队赢得升级机会。
这个升级怎么说呢,第一级,每人刚开始可以跳一步。第二级,每人刚开始可以跳两步……呈递增趋势。每多一步,就离迷宫中心近一步。离返回安全地带也就近一步。
所以,玩这个游戏沉稳耐心很重要。切不可心急。如果挑战者接到球,他可以在规定区域内扔球,让传球者或者团队去捡。为自己赢得时间,争取更快速度的胜利。有些伙伴很想赢,又急于接球给自己脱身的机会。这样往往适得其反。传球者也很精明,看似对你漫不经心,实则在找准机会对你下手。精明的高手,不仅是实力俱佳的能手,还要掌握读心术。读懂传球者的表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是这个道理。
要说到跑迷宫的高手,弟弟哥哥可以算上一个。弟弟哥哥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人。他还有一个姐姐,我们叫她妹妹姐姐。我在上一篇文章有提到过他们俩的称呼。大家肯定都很好奇,为什么一个叫弟弟哥哥,另一个叫妹妹姐姐。其实很简单,他们爸妈称呼他们都是叫“弟弟”或者“妹妹”,我们就把“弟弟”和“妹妹”当做他们的称呼,而我们作为晚辈,自然要在后面加上“哥哥”或“姐姐”。实际上他们比我大不了多少岁,也就三四岁这样。
之前并不觉得这个称呼有什么别扭。就是有一次放学,在学校小吃摊上,妹妹姐姐跟她的同学在买烧烤吃。我上前跟她打了声招呼。“嗨,妹妹姐姐!”她的同学们很纳闷,为什么既叫姐姐又叫妹妹。她对她同学说,我们叫她弟弟也是这样叫的,“弟弟哥哥”。我一脸害羞,一秒出戏。赶紧跑走了。在回家的路上,仔细琢磨。也是喔,既叫妹妹又叫姐姐,既叫弟弟又叫哥哥真的有些奇怪喔。但一回到家,碰到他们,还是叫同样的称呼,改不了口。在别人面前是觉得挺奇怪的,但是叫久了,感觉还挺熟悉亲切的呢。
说到哪了,嗯对。弟弟哥哥是跑迷宫的高手。可能是身经百战还有是男孩子的原因,对这种游戏很上手。所以每次组织游戏选人的时候都是众人期待合作的对象。每次他的团队全军覆没,背水一战的他,都有扳回这局的可能。感觉他能预料传球者出球的准确位置一般,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一侧身、纵身一跃、一闪躲。像一只敏捷的猫咪,身手敏捷,机智勇猛。时刻洞察着传球者的一切行为,并判断是否给自己带来机会或危险。每次在一旁看弟弟哥哥闯关,既刺激又过瘾,甚至希望游戏永远都不要结束。感觉他能把这个游戏的魅力发挥得淋漓极致。当然,也有好几个伙伴跑迷宫玩得很厉害。男生就不用说了,一般选队伍,男生都是很抢手的对象。感觉拉到男生有如抢到一宝,沾沾自喜。钟兴莲就很厉害,身材高挑匀称,不容易被纸球打到。速度也够快。
跑迷宫小时候玩了无数遍,还乐此不疲,跃跃欲试。最少可以三个人玩,多人不限制,越多人越好玩。每一次寒暑假或者其他假期,很多小伙伴都会聚集在院子空地上,一起玩游戏。那种闹哄哄的感觉现在想来都幸福,美滋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