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压力

写在前面:

今天在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全书共六章,两个部分:重新思考压力和转化压力。

第一章: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什么是压力?压力真的都是负担吗?

第二章:迎难而上:身处困境时,压力是可以依靠的资源,而非要消灭的敌人。

第三章:压力和意义成正比:有意义,意味着有压力。

第四章:全身心投入、拥抱焦虑能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挑战

第五章:内在联结:压力能经常使人更具关怀性,提升抗搓力

第六章:幸福成长:痛苦使你坚强,即使痛苦正当下,未来尚模糊

第七章:最后的反思

读书笔记(一):重新思考压力

作者在引言中就提到要改变对压力的看法。大多数人都认为压力对人的影响很大,给我们的身心带来很多坏处,而作者却告诉我们要改变这种看法。通过实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观念上认为压力损害我们的身心,那么它就真的会损害身心。但是如果我们能将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的动力,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学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一个简单的信念干预,即改变对某事的看法,在未来的很多年,都能提升你的健康、幸福和成功”。

认为压力有益的人更可能主动积极地应对压力。举例来说,他们更愿意:

接受压力事件和发生的事实;

谋划策略处理压力源;

搜集信息,寻求帮助或建议;

采取步骤征服、消除或改变压力源;

以更积极的方式看待压力,更好地利用情境,把它当作成长的机会。

所谓思维模式效应,跟我们所说的安慰剂或者心理暗示是异曲同工的。

耶格尔教给新生一种成长性思维(此前提到归属感干预),人在许多方面都是可以改变信念的。实验中提到的其实就是给孩子们灌输一种信念,你们现在的样子并不能决定你们的未来。实验结果现实,这些经过暗示的孩子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读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想到了教育上常说的“鼓励性教育”。无论家长还是教师,要不断去挖掘孩子的优点,让他们有自信,这样才能激发孩子身上的潜能。而这并不是容易做到的,至少在这方面自己做的很差,缺少鼓励性用语。要改!

最有效的思维干预有三步:1.学习新观点,2.练习,鼓励自己采纳和应用新思维。3.提供机会,和别人分享该观点。书中提到,抓住任何机会与别人分享学到的东西。


一篇旧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