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情绪指导→规范行为】:
①教育过程中,给予孩子[情绪上的指导],而非只是借助一些育儿理论来规范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却对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情绪毫不理会。
②让孩子明白,[出问题的,不是自己的情绪,而是行为],即孩子有权产生各种情绪,但需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
⭐金句:
1. 对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而对[情绪和愿望]则全部包容。
2. [父亲和孩子共享情绪]将释放孩子更大的潜能。
3. 为[消极情绪]关上[发泄]的大门,是很多家长在童年时期就学会的错误的行为方式。
4. 孩子和父母[建立情感联结],且通过这条感情联结教导孩子如何[调整情绪、解决问题],好的效果就会显现。
5. 让我们[和孩子在“同一条船上”]。
培养孩子情商的3个方法
1. 孩子的情商跟什么有关?[父母对孩子的回应程度],决定[孩子情商的高低]。
父母与初生婴儿的互动,能够影响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这种影响关系着孩子一生的情绪健康。
“迷走神经”是通过调节人的副交感神经,从而调节像呼吸、心率、消化系统这些不受人意识控制的身体情况,给身体踩刹车,使身体不至于运转太快而失控。
要对孩子的情绪保持敏锐的感知,留心孩子的情绪波动。这也是培养高情商孩子的基础。
2. 几个误区:
①“忽视型”的家长:转移注意力,关闭情绪通道,漠视、忽视甚至轻视孩子的消极情绪→孩子不相信自己的内心,自尊感很低。
②“压抑型”的家长:无论是否有不良行为,对消极情绪都是批评的态度,经常斥责打骂→孩子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怀疑自己的情绪。
这类父母在童年学习调整情绪的时期,并没有得到外界的帮助,他们自己根本不知道怎样在孩子面前[表露情绪]。
正确的做法:共情→盟友(同一视角,平等交流,同一战线)→父母的情绪表露(父母正确的情绪表露示范,是对孩子如何表达情绪最有效的诠释)。
③“放任型”的家长:包容并和感同身受孩子所有情绪,但却不能提供必要的指导,也不能帮助孩子划定行为界限→孩子没学会调节情绪,陷入情感的无底洞难以解脱→会增加孩子对特权的要求,使亲子关系变得矛盾重重。
3.正面关注孩子的负面情绪,帮孩子控制情绪的2个步骤:
①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
为情绪贴标签→能够帮助孩子更快地从不愉快中平复下来;简单[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比质问孩子好得多。
②给行为划定界限
“放任型”的家长:包容孩子的所有情绪,和孩子一起感同身受,但是却不能提供必要的指导,也不能帮助孩子划定行为界限。时间长了,孩子没有学会调节情绪→陷入情感的无底洞→难以解脱;另一个严重后果→增加孩子对特权的要求→亲子关系矛盾重重。
正确的做法:如果孩子的行为方式伤害自己、伤害他人→对这种行为立刻叫停→让孩子选择更合适的行为表达情绪。
总结:父母对情绪的感知、觉察和正确的情绪表露示范,是培养高情商孩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