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工具。目前,采用AI来进行创作工作的人有很多。目前我看到很多人在创作脚本时,会让AI写个初稿,自己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修改。
实话说,我用AI最多的场景,就是想标题。我不会用AI帮我写内容,更不会让他帮我写方案,核心原因很简单,并不是我不想偷懒,而是我修改的成本,远远高于我自己创作的成本。目前的AI无法根据「具体的时势场景做出合理的判断」,是目前不太好用的真因。
比如一件事想要做出合理的判断,前提是得了解「背景信息」。在背景信息里,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时」,也就是时间、时势;另一个是「位」,也就是生态位、环境、场域。因为你在跟「时位」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问题,所以才想寻找解决方案。
在描述背景信息的过程中,会存在「颗粒度」的问题,也就是「细节程度」。如果没有背景信息的描述只提问题,AI给出的答案通常十分刻板,不能直接拿来就用。如果描述的颗粒度过细,这就要求有极强的文字表达力,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AI不太了解你在「时位」要素上的过往偏好,很多复杂场景的工作内容,AI仍然无法处理。
就在昨天,在一个运营群里,里面有很多职场新人,拿着AI做的PPT炫耀。我打开PPT,就是某些刻板概念的小点总结,这些小点也特别零散不成体系,至于目标读者结合当前的场景怎么解决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在这个方案里并不涉及。
在群里,小白之间的互夸这很正常,但如果从实用的角度看,你就能看到向AI提问的这个人,在读写能力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积累,沟通能力表达较差,「时位」的描述根本没有,更没有思考过自己的目标读者是谁,他们想解决怎样的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思考过,即便AI在强大,目前「根据具体的时势场景做出合理的判断」仍然是AI的死穴。由此可见,使用AI的人不行,再加上AI自身的能力局限,使用者沉浸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无知里,就是目前人与AI在互动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你看,如果使用AI的人能力不提高,即便AI的能力再强大,AI的功能优势也无法真正发挥出来。所以从目前的形式看,通过「时位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仍然是人的优势。AI只是辅助你做出合理判断的效率工具而已。
如果一个人因为信息输入输出的认知能力不足,没有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这样的人注定会被AI所取代。所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段位,投资自己,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