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jin的一生就像某位诗人所写的那样,时光如水,bajin是金。真心真爱,深情深意,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爱与恨,泪与血,人性、良知、热诚,是bajin先生丰碑一样的著述及其为人所表现出来的最鲜明的特质与基调。
《怀念萧珊》不仅是对亡妻的悼文,里面倾注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还饱藏着他对萧珊带来不幸的无比仇恨和深刻的控诉。bajin在失去妻子萧珊之时,已是近古稀之年的老人,何以在六年后竟写出这样声泪俱下,情深意切的悼文!在这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bajin对萧珊的爱情是严肃、真挚而专一的。透过这篇悼文的字里行间,人们更加敬重作家bajin的高洁的品格,真挚的感情……
在萧珊逝世后不久,bajin曾想写一些东西,来抒发他无处释放的情感。而萧珊的离开,使得bajin“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也好像冻结了一般。”他每天面对着空空的稿纸,在书桌前坐上三四个小时,却写不出一句话来。bajin用了六年的时间,理清了他情感的脉络,也平和了他失去爱妻的复杂心情。那些他们曾真实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携手捱过的最痛苦的岁月。他都饱蘸着曾流过的泪和血,揉入了这样一篇朴实无华却真切感人的佳作。
一、情不知所起,一往清深而缠绵悱恻
bajin先生的妻子萧珊是有水一样的柔情。我想在她生命弥留之际也是和湖面的水一样波澜不惊。在他看见bajin先生的眼里有光,有星辰大海,却也只有bajin先生一人而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是相伴而行的旅人,是伉俪情深的伴侣,是彼此灵魂的拥有者。难过的日子里,他们是对方唯一的支柱了。她垂危之际,他没能守在她的身边,于是懊悔了余下的日子。他把她的骨灰放在身边,陪她,伴她。回忆起初见时分,仿佛浮生大梦。匆匆那年,当他遇着她时,一定是雪色与月色之间的第三种绝色。
往事钩沉,此生只为你动情。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在风中飘转,花开花落,云起云散……一段尘封的情缘,一次曾经的温情邂逅,数十年后,还可以羽化成蝶,翩跹成一道让人惊艳的风景。《怀念萧珊》清楚的记录了bajin与萧珊在和平时期的初识、相爱、成婚,在抗战时的分散、别离、重逢。而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日子才刚刚结束,“噩梦”又笼罩在他们的心头。可为了bajin,萧珊忍辱负重。她分担着bajin的痛苦,即使那些犀利的流言蜚语和批判像虫子一样咬痛她的心,她还反过来安慰bajin,要他“坚持下去”。她默默承担着那些不属于她的苦痛,即使被du da、被pi dou,她依旧不想死,她要活。但这样一个善良、诚恳的人却总在一天天地憔悴下去。
bajin对萧珊的爱,是那种刻到骨子里,爱在血液里的暖暖的爱。在萧珊去世的3年之后,bajin才获准把萧珊的骨灰捧回家。他将萧珊的骨灰坛抱回家,小心地放在了床底下。儿女们见此纷纷劝说父亲让萧珊的骨灰入土为安,可是bajin却坚决不愿交出。他说道:“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她永远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每晚睡觉前,bajin都会紧紧地抱着骨灰坛,然后用布慢慢擦拭,有时他还会跟骨灰坛聊天。亲友见状,纷纷劝他再找一个老伴。bajin先生却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他的掺在一起吧。”
以他当时全国文联主席的身份,70岁的年纪,身居高位,振臂一呼,应者如云吧。可是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的心这辈子都只属于萧珊,即使她已经不再,可是却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她在他心中的位置。痴情如此,世所罕见。
二、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痛自深处自无言,悲到心底泪无声。妻子的死亡,让bajin这样一个经常求助于纸笔倾吐情感的人写不出话来,泪也全往肚里吞。究竟是怎样一个不凡的女人,让他这样痛彻心扉?
萧珊是巴~老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作为妻子,她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挥的尽善尽美,她的善良让她在一段特殊时期中一夜间称为“罪人”……她默默的承受着世界对她的“谴责”。“有无数锋利的指甲在搔我的心”是巴老生活真实写照,即使给人当作“罪人”和“贼民”看待,萧珊也是十分的支持他,她给了巴~老生活的希望,他写道:“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家。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今天回想当时的情景,她那张满是泪痕的脸还在我的眼前。我多么愿意让她的泪痕消失,笑容在她憔悴的脸上重现,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面对生活的无奈,和心爱的妻子巴~老将泪水独自咽下。
这篇悼文,既保持着真情动人的惯有风格,又充满了血与泪的痛楚,从而为作品增添了一种悲壮、激愤的色彩。对萧珊逝世,巴金痛苦已极,悲愤不已,近乎狂怒地质问苍天:“为什么不让我先死?”作家甚至迁怒地责备起自己:“我后悔当初不该写小说,更不该生儿育女。我甚至愿意为我那十四卷“书”受到千刀万剐。”作者对妻子是愧疚的,她把妻子所承受的一切苦痛归根于一句话,“她是我的妻子”,他也发出“为什么不让我先死?”或是“愿意减少寿命来换取她的嫣然一笑?”的深深感慨。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这样一个沉默隐忍却坚强温柔的女子,在肉体和心灵,辱骂和病痛的双重折磨下,终以最无奈的方式,摆脱了尘世痛苦却执着的羁绊。得以在另一个国度追寻她所向往已久的自由和幸福。是的,萧珊走了,走得凄凉,走得孤单。但她的结局将与bajin相连!那双最大、最美、最亮的眸子永远存留在心匣子里,它如星辰照耀着bajin的心。
三、忆归期,数归期,何日重逢,不再分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思念至今。
正如bajin先生所说,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常求助于纸笔。这篇散文非常朴实,只是记录了bajin的一段生活,与妻子相识的回忆……
在这篇散文里,写萧珊质朴无华,业不惊人,她是“一个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一个成绩不大的翻译工作者,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她与bajin恋爱八年,在他们三十多年的共同生活中,面对种种艰难困苦,战乱中的颠沛流离,她一往情深,从不抱怨。每当丈夫落在困苦的境地里,她总是亲切地在丈夫的耳边说:“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在你的身边。”在那梦魔般的日子里,为了减轻对丈夫的压力,她甘愿“多受一点精神折磨”。生命垂危时,萦念于怀的依然是丈夫的“解放”和儿子的“肝炎”……萧珊是茫茫长夜里丈夫心中的一线光明,漫漫严冬里一丝温暖。尽管bajin回忆叙述的言辞是那样的平易、舒缓,然而“辞愈缓而情愈切”,通过这些质朴无华的词句,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bajin对亡妻的无限深情。
这篇散文有几句话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每次戴上黑纱插上纸花的同时,我也想起我自己最亲爱的朋友,一个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一个成绩不大的翻译工作者,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这就是她的最后,然而绝不是她的结局。她的结局将和我的结局连在一起。”
bajin对夫人萧珊的感情无疑是非常深的,就在这篇文章里,他说:“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2005年10月17日,bajin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临终,他向儿女嘱咐:“等我永远闭上眼睛,就把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家人遵从他的意愿,将他和萧珊的骨灰合在一处,撒入东海,从此,他们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希望他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恩爱一生,永不分离。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惜世事难料,那些曾经带给她快乐或悲伤的过往,那些她曾经被迫背负的现实的枷锁,亦化作青烟一缕,随风而逝。萧珊的早逝让bajin先生独自在良心的拷问和内心的愧疚中捱过了三十三年。bajin的心也一如诗中一样,悲伤而又平静。可那样坚强的bajin,凭着内心对萧珊深挚的爱恋的支撑,谱出这一曲含泪滴血的悲歌。愿岁月温柔,且以深情共白头。《怀念萧珊》是他对这命运多舛的一生的深刻记忆、自我批判,一点一滴,撰写成伤。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