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礼拜,尝试在快到公司的时候,以快速行走方式到公司,有时候是在文灶开始,有时候从金榜开始,并用KEEP记录下来,算作每日运动的一部分。
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从金榜到立信广场,居然只有2公里。这个和我想象中对这段距离的认知相差蛮大,我一直觉得很远的样子。
这个距离和我对铁路公园的长度的感受不一样。铁路公园从金榜开始到头,应该是4公里,因为慢慢走,花费时间将近2小时。这个长度的感受,在“慢”中被行走中的走走停停给消耗掉,反而没有了感觉。
比较惊讶的,还有行走过程中,有时候觉得已经走了很远很久了,KEEP还没有提示到达 1 公里。由此对自己的距离、时间感觉怀疑起来。
从最近的这个体验来说,感受到距离真的是很主观的东西,这个心理距离,和速度成反比,换句话说,速度越慢,即便真的走得远,走得久,距离也变得模糊;而如果速度越快,即便是近,时间短,距离的感受变得强烈起来。
距离通常和焦虑成正比,距离越长,焦虑也越多。是在追求“快”、“时间缩短”的节奏下很难体验到的。
所以,速度越快,其实越焦虑,反而放慢下来,会轻松平和。这样说来,“快”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追求快是为了什么?得到了“快”,失去了什么?
当我迫切的急于达到一个目标,对这个目标的欲求时刻的体现在行动的意识中,反而会对目标形成一个排斥的力。
如果聚焦当下,当到达目标的时候,反而心理上觉得很快。实际上呢,时间可能过去很久了。
这么分析下来,问题的本质在于对“时间”的焦虑,对于“死亡”的恐惧。可是,“死亡”真的跟“时间”无关。因为“刹那”也会有“永恒”的感觉。
最近的这个时空尺度上的错觉,让我对“时间”做重新的思考。是不是被科技计量上的“时间”所束缚,被现代社会的“社会时间”所推动,身不由己的随波逐流。
那如果抛弃对于社会时间、工业时间的束缚,去感受和使用“自然的时间”、“个人的时间”,人生的方式,好像会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