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双喜临门。
立春喜逢冬奥开幕。
于国于民,都是大事儿,大喜事。
在网上浏览信息的时候,突然收到一个同学漂洋过海发来的微信:过年好,好久没见了,你挺好的吧。
我赶快回复:好久没见了,挺想念的。你还好吗?什么时候回国呀?
两年前,她到米国探亲加游玩,结果被疫情滞留在海外。好在她有自己的公司,经营多年,管理系统也比较成熟,只需要在网络遥控指挥就行了。
她说,挺想回国的,春节前已经定了回国的机票,因为航班取消,回国之行也被迫取消。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我们由来已久根植内心的春节习俗。
过年不回家,这个年就好像没过一样。
她说,米国一点过春节的氛围都没有,只要航班恢复,她就赶快回国,在国外实在呆够了。
有一个男同学,派外援助非洲工作,也是因为疫情阻断了回国的航班。
我说,过年好,回来了没有?
他说,过年好,没有回来。
我问,当地有过年的氛围吗?
他说,没有。一个人过年,感觉大约在冬季。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不是外国人的节日,肯定没有过年的感觉。
当然,近年来外国人也开始关注起春节,主要是因为海外移民的华人越来越多,那也是当地政府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
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国家实力越来越强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个国家的节日能否得到外国人的关注,主要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息息相关。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国家与家庭是一样的。
过年过节的时候,位高权重者与大富之家,总是人来客往,热闹非凡。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很多人都知道圣诞节,前几年过洋节是一种高雅的时尚。
这几年慢慢地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洋节变得可有可无。
但如果要问非洲的某个国家或者部落有什么传统节日,估计基本上99%以上的人都不知道。
当然包括节日在内的上层建筑,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冬奥会也是这样。
正是由于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北京才能成为第一个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冬季残奥会的城市。
未来,越爱越期待。
世界,越爱越精彩。
一起来,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