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昨天因家中有点事耽误了一天更文。不过我知道你们肯定不会介意的,因为我有天底下最善解人意的读者们哈哈~
今天讲一个家学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我听完也很震撼。
知道世家家族为何喜欢联姻吗?因为这是家族向上流动的一种有利方式。
在讲故事之前,我先来讲讲一个人吧。
明末时期,泉州出了一位立言忠鲠、论事慷慨的宰相,他就是黄景昉。他虽然没有跑去刑场救人,却曾屡次在皇帝面前忠言进谏、搭救落难贤臣。
黄景昉的祖上就是通过乡里世家联姻,使得家族得以向上流动,不但进一步拓展了自身的人脉,也受到家学的传授。在祖上的影响下,黄景昉家族成为了晋江知名的科举世家。
同时,借助上一辈的同窗之谊和杜集之交,黄家的影响力也在代际间承续,受到了仕宦的关注及赏识。
自幼成长于书香世家的黄景昉,从小就接受家学的传授及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其在弱冠之年就中了举人。后面的十年,虽然求学不顺,但也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
人生关键时期,在好友们的荐举之下,他终于顺利登第入仕。
站在宏观角度来看黄家的发展史,他们祖上最先为普通匠人,再通过读书转为儒学,后形成了科举家族。虽然也有偶然因素,但在一定的经济保证下,良好的家风以及不断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促使黄家后辈走向了良性发展,也为下代的科举之路提供了最坚实的经济保障和人脉支持。
在黄景昉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他的家族背景及好友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说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成语——凤毛麟角,其实这个成语还有个小众的典故出处。说的是南朝文豪谢灵运的孙子谢凤,他有个文章写得极好的儿子,名为谢超宗。当时连皇帝都很赞赏他的文笔,曾夸赞他说:“超宗殊有凤毛。”
意思是,他的遗传基因很好。于是,后人便用“凤毛”来赞美继承家学的后辈。
说到家学,不得不提到曹操。话说三国时期,袁绍及袁术也是豪富之家,但他们有了钱大多都做了面子工程。但曹操不同,他有了钱全都存着,就为了时机到来时,可以办成大事。这种智慧,也是家学传承而来的。曹操的父亲曹嵩亦是一面赚钱,一面勤俭持家,这才存下了亿万身家买了个太尉的官职,从此改变了家族命运。
在这点上,曹操深得了父亲的家传。
说到家学传承,还可以讲讲诗人王维。根据《新唐书》记载,王维生于艺术世家,状元及第,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擅长写诗。
与其他诗人不同的是,王维是个十足的社恐。他平素一直低调内敛,随遇而安,是世人眼中的出尘之人。受家学影响,他从小勤奋好学,涉猎颇广。太爷爷教音乐,父亲教诗文,母亲教画画,从小就得到了艺术的熏陶。
十七岁那年,写出了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十岁那年,不负众望,力拔头筹,高中进士,成为状元。
青春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是新中状元的这一年,他写出了家喻户晓的《相思》,被后人广泛传颂。有人曾形容王维是“妙年洁白,风姿都美,”就这八字,已经让我们心生向往了。
说起来王维也是一位祖师,他是文人画的祖师,并开创了南宗的泼墨山水,尤其是他的墨竹,乃是一绝。此后,单以墨色渲染,大量留白的意境画,成为了后世文人用以表现胸襟的主流。
王昌龄也曾赞许王维,称他有一颗“人间出世心”。这颗出离于尘世纠缠的心,让他写出了不少动人深情的词作。晚年的王维,因感受到了人间的世事无常及盛衰沧桑,便很少再作诗了。
他已经从一个局中人,变成了一个局外人。
今天要讲的故事,也与家学有关。
凯兄有位忘年交好友,按照年龄来说,叫叔叔更为尊重。不过两人都是不拘小节之人,凯兄便一直叫他宇哥。
宇哥是在八十年代初期上的军校,毕业后去了事业单位上班。上了五年,因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便毅然决然地辞职出来创业。凯兄说,宇哥长得高大帅气,站在人群中非常醒目,有点像电视剧《亮剑》当中的赵刚。
我记得凯兄曾说过,宇哥是他见过最有头脑最有本事的人。当然比宇哥强的人,比比皆是,但他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在创业之前,凭着一身过硬的技术本事,宇哥已经积累了不少人脉,在业内人品的口碑也很好。后来改革的春风也吹到了他们所在的城市,周围人都开始下海,宇哥也便从事业单位辞了职。
当年宇哥的父母及周围的亲戚们都很反对,一个在国家单位工作的体面人,突然变成了个体户,说出来他们觉得很没面子。但宇哥并不会因为面子,就回单位上班。
刚创业的那几年,他的事业还算顺利,一个月的收入能抵原来一年的工资。结果刚过完三十六岁生日,项目上就出了一次重大质量事故,为了救一个工人,他被砸成全身粉碎性骨折,内出血非常严重。
那天把他全家人都吓坏了,连医生都说,抢救回来的希望很渺茫。
也许是命不该绝,宇哥竟然挺过来了。
因为这场事故,家里赔了不少钱。最难的时候,妻子将自己能卖的首饰都变卖了,就为能帮他还一点钱。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对宇哥来说,一点儿也不假。
聪明能干加有情有义,让毫无背景的他一步步站稳了脚跟,最终东山再起。
宇哥很有智慧,事业做大后,他并没有将亲戚朋友放在自己的公司,而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比如大哥的儿子从小就会读书,高考后他专门腾出一周时间,帮侄子选择了就读的院校及专业(当年算冷门的计算机专业),后来又出钱供他读了研究生。现在侄子在广州一家知名的云计算企业工作,五年前就已经是百万年薪了。妹妹的女儿,在他的规划下选择了就读师范院校,现在已经成了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家庭和事业都很稳定。
就连父母眼中那个不成器的弟弟,他也能找到闪光点。偶然间发现弟弟有爱开车的兴趣后,宇哥便借给他了一笔钱,帮其买了一辆出租车。但宇哥声明,借的钱必须要还,得白纸黑字写清借条。如果到期不还,这车他就会收回卖给别人。
现在,弟弟靠着这辆车,不但能养家糊口,还能给自己攒一笔养老钱,小日子也算过得红红火火。
凯兄每次去宇哥家玩,他都会亲自下厨炒几个小菜。论起来凯兄其实是晚辈,但宇哥一直都非常尊重他,甚至在小细节上都很在意他的感受,比如做饭时他主要以清炖和蒸煮为主,很少做那种重油重盐的菜系。
有时候凯兄才从外地看风水回来,宇哥便会大包小包的做很多好吃的给带过去,用行动来表明很在意这个朋友。
他儿子有段时间特别沉迷于游戏,连着好几天都不去上班。宇哥没有打骂儿子,而是带着他去甘肃徒步了半个月。在路上他循循善诱,将自己一生的得失都与之分享。
后来,他儿子就很少玩游戏了,有什么事也愿意向他请教。
宇哥真的做到了让小家红红火火,让家族蒸蒸日上。
在他身上,能看到他对后辈的包容、关心和爱护。也能感受到他稳定的情绪,以及对得失的淡然豁达。
亲人们敬爱他,儿子崇拜他,妻子理解他。宇哥用他的智慧,充盈着家族当中的每个人,也包括凯兄。
拥有这样的长辈很幸运,他能带领着家族螺旋式上升。
有仁义有智谋有情商,他能成事是必然的。
很多人以为,宇哥愿意跟凯兄这样的小辈做朋友,是为了事业更上一层楼,并非如此,他早都把公司卖了。
他曾送过凯兄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学会四个字:急流勇退。
当年他生意不顺,曾在道观抽中一支签,上面写:衣冠重整旧家风,道是无穹却有功。
这签,便是凯兄解的,冥冥之中自有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