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孩子的期中考成绩逐一放榜,除了物理比较优秀外,其他的真是一声叹息。在初三这个节骨眼,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成绩的波动不仅仅是心理的考验,更是意志品质及策略方法选择的综合考验。
语文因为比较复杂,之后再重点分析,先分析比较容易拉开差距或者说提分的英语和数学。
先说英语,怎么说呢,有喜有忧。
喜的是初三以来孩子的英语基本稳定在120分(满分140分,不含听说),但离满分尚有20分的差距。但就是这20分,其实也取决于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实力,并非单靠刷题就能够提分,或者说提分可能非常有限。
从孩子的卷面分来看,错的比较多的还在于阅读的C篇和D篇。C篇是首字母填空,考核的是孩子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D篇是问答题,考核的是从题干出发,到原文中找答案,再用自己的话术表达出来的能力。
这些的底层逻辑和语文阅读有点相似,我们能做的还是要加强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语感和思辨能力。模卷当然要做,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新闻的素材积累也要持续进行。
于是,昨天我和乐乐商量了一下,每天5分钟精读听力增加语感,周末做一下首字母、问答题的模卷来培养手感,这样坚持一段时间,或许会有效果。
对于英语写作,其实应该是有框架结构的。需要培养孩子这种能力,一看到写作素材就能快速选择合适的框架,搭配素材,用自己的话精准地表达出来。对于一些长难句的使用,这个就在后期慢慢积累了。
再说数学,这次真是惨遭滑铁卢,但其实也并非坏事,因为充分暴露了孩子在做题策略、节奏和心态方面的不足,需要后续加以刻意练习。
做题策略方面,就是孩子还是习惯从头到尾做,对于填空压轴题(18题)仍习惯于死磕,而不是先跳过,后面再来攻关。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最后的大题明明有思路,却来不及做,实际上比18题的失分还要多。
做题节奏方面,就是日常训练不足,手感不好。遇上自己熟悉的提醒,卷面可以达到逼近140分;但对于不太熟悉的题型,思维运转速度明显放慢,进而导致心态的失衡和策略的失当。数学老师建议日常训练中,100分钟的卷子要在90分钟内完成,并确保一定的正确率,同时也要训练心态和策略,这样才能在正式考试中重新找回自己的做题节奏。
最后,讲讲心态。
其实,我在这方面也做的不太好。对于难题会有畏难情绪,对于复杂计算却很焦躁。孩子可能也受我影响。老是把压轴题肯定很难,计算太烦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不利于考试的正常发挥。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回空杯心态,参照运动员在落后的情况下,一分分拼搏的心理暗示去关注解题的过程,或许就能使内心安定,发挥出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