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概念挑战第82天:使命

1000天概念挑战: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而事实上很多人至死,都没有思考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每天打磨一个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这是第82天。


我为什么想要打磨“使命”这个概念?

在人生的不同节点,都有感觉到自己隐约被一种使命感召唤,但可惜,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抓住那一闪而逝的感觉。打磨一下“使命”,希望下次能感知到它的到来。


什么是使命?

百科上的定义为:使命感,即一个人对自我天生属性的寻找与实现。

获得使命感的前提是取得身份认同。


什么是身份认同呢?

身份认同在很多地方也被称为同一性。这个概念包含的含义是很复杂的,你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当一个人获得了身份认同之后,他就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了一个相对确定的答案。

每一个人都有天生属于并适合自己的那个角色,无论你是医生还是科学家,又或者厨师也罢,也许你现正在从事着某个并不情愿的行业,这些都是使命感最浅层部分的表现,亦即人类为了生存而从事的初级使命感行为。

但这样的认同会随着对社会文化及人类经济乃至哲学宇宙等整体的认知而逐渐加深,从而更加清晰化那个自我本有的个体属性,并出现一定的排他现象,促使自己努力转换到那样一个角色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个人的行为反馈获得正确与否的指引,这时候使命感的认知深度就开始形成。

当身份认同建立以后,“我”变成了一个不言自明的东西,不需要去想。你可以自然的脱口而出:我是一个作家,是一个歌手,是一个商人。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继续向前,以成人的姿态去建立新的关系,迎接更多的挑战和精彩。


使命感不能够强求。

我认为使命感不能强求,当一个人忠于自己内心时,使命感就会自然而来。

所谓使命感,就是它貌似是由自己而来,但其实只是经由自己而来。

法国精神分析大师拉康说:欲望着别人的欲望。意思是你以为你的欲望是你的,但其实都是欲望着别人的欲望,比如,欲望着父母的欲望,欲望着集体乃至人类的一些欲望。


你们的确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但又对它非常向往,那该怎么办?

一个办法是去聆听自己微弱的感觉的声音,如聆听身体,聆听梦,聆听自己的感觉,尝试持续地表达和追求它们,让感觉的流动成为一种持续的存在。也可以试试,看看我们在某些时刻彻底自由时,会是什么样子。

我个人认为,也许《天才向左疯子向右》这本书中讲的那种故事是可能的:一个人隔一段时间就会把自己关家中几天,这几天,完全信任自己的自发性,任何念头出现就去追随,结果到了最后,他的感官敏感度可能会拔到不可思议的高度。

还有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是,过于使用头脑的人,可以去注意那些被你视为严重的人格缺点的东西,它们常常正是你自己的声音。然后,可以试试在一段时间内,彻底允许自己去活出这些缺点来。

例如严重的拖延症,这样的人会用头脑拼命批评自己的拖延,但却发现就是无济于事,因为这个“内在的批评者”常常就是内在的父母,而那个试图拖延的部分,就是“内在的小孩”在对抗。可以好好试试,在没有大的影响时,就给自己一段时间,彻底完全地拖延。


有了使命感之后是怎样的感觉?

用几句诗来形容吧:

“虽千万人吾往矣。”

“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毁。“


我所说的一切都是错的,在我写下这段文字之后,我就开始思考我原先的思考。

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想清楚做明白的人,相互之间在茫茫人海之中,是可以一眼识别出对方的。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你有想打磨的概念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