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下班,在路上看到一位维吾尔族大爷在赶毛驴车,车前的小毛驴皮毛是灰黑色的,往肚子下的毛色逐渐成了白色。小毛驴非常温顺地拉着只有两个轮子的木头车,老大爷坐在车沿边,一支腿耷拉下来随着小毛驴的脚步晃动。另外一支腿支在毛驴车上,显得非常悠闲自在。
我想起在我上小学的那几年,当时城里的汽车还比较少,马路上到处都是装饰的非常漂亮的马车和毛驴车。每到赶集日乡下的农民都会赶着毛驴车带上自家种的瓜果到巴扎上售卖。那时街上更是热闹非凡。
有时候家人要去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就会花五角钱拦一辆马车或者毛驴车。当时我们小孩子都非常喜欢坐马车或者毛驴车,马车的车身很大足足有毛驴车的三个大,拉车的那匹马有着矫健的身姿,再加上马儿主人的细心装扮,此时的马儿看着就像是盛装的勇士一样。马儿的身上被主人装饰了很多漂亮的彩色布花和大铃铛,跑起来除了马儿脚下的蹄声,耳边剩下的就是所有铃铛的叮当声。这所有的铃铛响起就像是一场交响乐。马儿跑的又轻又快,我们只觉风儿敷面,不一会就到了目的地,但我们这些孩子却还想在马车上再多呆一会儿。
毛驴车就比较简单,对小毛驴的装扮顶多是在头上挂两条彩布花,脖子上栓一个铃铛。小小的车子上也顶多铺一张彩色地毯。毛驴车走得很慢,车身也会随着驴儿的脚步颠簸。所以出行的人大多都会选择坐马车。
那时很多农民家里都会养一头驴子,而养马的不多。因为农忙时驴子可以干农活,农闲时,驴子可在在城上载客挣钱,这就是那时新疆到处可见毛驴车的原因。就连新疆的阿凡提都有一头自己心爱的小毛驴。
现在马路上没有了马车,也很少见驴车了,人们出行都是方便快捷的汽车,但坐车时那种欢快却再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