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2年,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在荷兰开张,筹集了600万资金,相当于300万欧元,现在的几十亿美金吧。
这个时候的中国处于明朝万年三十年,明神宗已经停止上朝已经有15个年头,言官们照样词锋激烈地品评时政,弹劾帝相,时间在东方古老的殿堂里像凝滞的潭水,波澜不惊。
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却成立10年都没有分红,为了解决股东急用钱的问题。1609年,第一家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
这个时候是万年三十七年,明神宗还是没上朝。
时间到了1648年,荷兰垄断各大洋海上贸易,成为超级大国,他们用自己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一个国家—新西兰。又成立了“新阿姆斯特丹”。
1648年,我们把这一年叫“顺治五年”。这一年,距离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已有4年,清军入关大局已定,多尔衮自封为“皇父摄政王”。这个时候经济发展在国家安稳面前不值一提,金融市场却一成不变,延续着古老的借贷模式。
后来,荷兰人建立的“新阿姆斯特丹”成了现在的纽约,那一批荷兰移民工作地现在被称为“华尔街”。
1602年的荷兰只是一个三分之二土地都在海下,靠着商业维持的国家,短短六十年跃居海洋贸易大国,然而中国从明神宗时期的第一大国跌落谷底,现在才慢慢慢慢爬起来。
这之间一个国家“发明”了现代金融,一个和国家和金融渐行渐远。
金融的意思即是资金融通。现代金融与传统借贷最大的区别在于“信用创造和信用创造的流动性”。现代金融就是从单线的借贷变成“网状”的金融系统。这个网维持主要靠清晰的产权,产权的保护以及产权得以顺畅执行的法律。
而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的金融市场是从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开始的,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而真正的老百姓购买股票还是从1992年开始的。1992年元月,一种叫“股票认购证”的票证出现在上海街头,向市民公开发售。就是一张售价仅30元的认购证,改变了很多人一生的命运。股票认购证的发行象征中国的股份制改革一个开端,证券市场从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
1992年,才和我一样大。我突然才明白中国的金融市场是这么的年轻和弱小,未来要走的路真的还很长。而我们的生活金融无处不在,从日常的微小支付,到大额的房贷、车贷,再到股票和各种理财产品投资决策……生活的每个场景都和“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社会是一个由“金融资本”驱动运行的世界。金融于现代经济的意义,相当于血脉系统之于人。因此,学习金融是在这个担心被时代抛弃的焦虑的人们,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一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