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这是明朝中期铁骨铮铮著名谏臣杨继盛的名句,意思是,待人处事要虚怀若谷,心平气和,广泛听取采纳别人的意见,哪怕别人只有一点点是正确的也要看到。杨继盛从中进士到下狱,仕途生涯只有七年,但他一身正气,忠贞如一。
杨继盛(1516年一一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属河北雄安新区)人。他从小家境贫困,七岁丧母,成为一个放牛娃。而渴望读书的杨继盛在家兄的帮助下,边放牛边听课,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非常刻苦,乡试中举后,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考中进士,授南京史部主事。
事情要从“庚戌之变”说起,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占据河套地区的蒙古族鞑靼部在首领俺答的率领下,进犯大同,宣大总兵仇鸾私下用重金贿赂俺答,相约不犯大同,俺答受贿后,绕过大同从古北口进袭北京,嘉靖仍令仇鸾阻击,仇鸾有意避战,投降俺答,与俺答议和,允许他在边境开展贸易,设“马市”,但这不能满足俺答的胃口,他继续率军直逼北京城下,兵部尚书丁汝夔请示严蒿是否迎战,严嵩以“与俺答交战如果败在塞上,可以隐瞒皇上,败在京郊,就难以隐瞒了,俺答抢掠够了自然就退兵了”为由阻止丁汝夔出兵与仇鸾如出一辙,仇鸾率领大军,跟在俺答军后边,佯装追击,返途时杀了七八十名老百姓向嘉靖冒功领赏,因嘉靖二十九年是庚戌年,史称“庚戌事变”,在这次事变中,北京西北郊许多太监的宅园被洗劫一空,太监们纷纷到世宗面前告帐,惊动了嘉靖,丁汝夔被嘉靖治罪问斩,做了替罪羊。
杨继盛认为,仇鸾与敌媾和,向敌示弱,力言开马市之举实有“十不可、五谬”,但昏聩的嘉靖听信奸臣严嵩,支持仇鸾密告杨继盛图谋不轨,把杨继承逮捕,后贬为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典史。
狄道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贫穷落后,杨继盛到任后,开办书院,倡导开采煤矿,改善民生,被人们呼为“杨父”。
一年后,俺答又出兵犯境,马市全遭破坏,嘉靖皇帝才又想起了杨继盛的先见之明,又重新起用了他,并且一年之内,连迁四职,原来,这升迁里有严嵩在作祟,此时的严嵩与仇鸾发生了狗咬狗的矛盾,严嵩为了拉拢杨继盛不得已而为之,杨继盛可不吃他这一套,他心里明白严嵩专权误国,十恶不赦,是祸国殃民的贼首,同时他更明白严嵩在嘉靖面前的位置和影响,但他义无反顾,决心要以自己的死来敲响奸贼的丧钟,他向嘉靖上奏了《请诛贼人疏》,奏疏直指奸贼严嵩的要害,同时也戳到了嘉靖的痛处,杨继盛又被关进大牢,受尽酷刑,三年后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