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的初衷,只是想让自己多动动,最好养成运动的习惯。
我实在太缺乏锻炼了。上班在工位上,一坐一整天,除了吃饭、喝水,跑卫生间,再没别的活动,下了班回家也是躺着,一天的运动量就是走几千步路。周末如果不出门,也是在家躺一天。
久坐不动,腰就出毛病了,有一阵疼得特别厉害,直不起,弯不下,坐着疼,躺着疼,走路也疼,让人不知如何是好。去看了医生,做过好几项检查,都说没看出毛病,只是叮嘱我平时要多活动,避免久坐。
但我还是终日惶惶不安,刚过30岁,这么年轻,往后的日子还长,怎么能像个老年人一样这疼那疼的呢?以后变成腰间盘突出可怎么办?
身边腰间盘突出的例子都摆着呢。
一个朋友,和我一样年纪,早几年就被诊断为腰间盘突出,听她说疼得厉害的时候,夜里睡觉腰下要枕着卷筒纸巾才能好受点。
我大伯,五十五岁左右,因为腰间盘突出的问题压迫到大腿神经,一条腿失去知觉,休了一年多,什么活都做不了,每次见他,总是拖着一条腿走路。而他自己,常常在提及这条腿时,不无愧疚,满脸愁容地说自己跟废人没两样,让人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再说我小舅妈,因为腰间盘突出,腰部做了个大手术,术后在床上躺了几个月,生活起居都要有人照顾,大半年才恢复。
我必须得运动了。但什么运动能让我长久地坚持下去呢?
健身是不可能健身的。一块铁举上举下,次次都是重复的动作,有什么趣味?谈何坚持?
首先想到游泳,但我又想要马甲线,而游泳出不了马甲线。
前几年工作中遇到过一个很酷的姐姐,她说我身材基础不错,塑个型就完美了,多次建议我去健身。那时候我既不想要肌肉,也不喜欢线条感,对塑型一点兴趣也没。
这两年可能是各类时尚女博主看的太多,审美也跟着变了,总是默默垂涎别人的马甲线。疫情初起时,还跟着Keep练过几个月,然而,未见成效。
不如跳舞。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起来,至少会变得快乐,于是去上了几次舞蹈体验课。
可是我,四肢不协调,又反应迟钝到什么程度呢?记忆里可以佐证的屈辱性事件是:大一新生广播体操比赛,第一次训练,刚跳不到五分钟,我就被刷下来了,老师说我的动作在队伍中显得极度不和谐。这事被室友当笑话讲了四年。
因为上的是团体课,舞蹈老师也不固定。遇着性格温柔的老师,耐心地指导一二,我还勉强跟得上舞步;偶尔碰到跋扈一点的老师,一节课被嫌弃几次,就灰心了。
干嘛跟自己的短板过不去呢?30岁了,不想再为自己根本不擅长的事付出很多,做不好就放弃吧。舞蹈课也就不再去了。
机缘凑巧下,跟朋友约着去上了次健身私教课。
每一组动作,教练都耐心带着一个一个做,全程没有不耐烦,在我感觉自己做不到,有点沮丧的时候,教练在边上给我鼓舞打气,并对我说,开头都是难的,其他学员刚来上课时也这样,要给自己时间成长,你已经很棒了。
这让我觉得自己没那么差劲。
虽然课上到一半我就吐了,但教练说吐是正常的,吐上几次就能适应了。那时我才知道,原来别人说健身练吐了,是真的会吐,不是因为厌恶。
我还去知乎搜了健身练吐的原理,有个回答挺有意思,答主说:
健身练吐可以参见以下场景:
大脑:“我不行了,我要氧气,你们这些血红蛋白,快点带着氧气来见我。”
血液:“遵旨。”
胃:“血都跑了,我可没那闲功夫帮你消化这些食物残渣,都滚吧。”
于是你就吐了……
吐完接着上完了后半节课,没有任何不适。只觉得心情大好,我的紧张、焦虑、烦闷……都不见了,好像都随着运动流的汗排出体外了,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也许是老师教的比较认真,也许是我太少运动,上完那节课,我的肌肉疼了很久,尤其是腹部,二十天过去了,笑一笑腹部肌肉还有隐隐的牵扯痛。这说明练到位了。
于是决定了要去健身,顺利地在附近的私教工作室买了课程,开启了痛并快乐的健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