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尼考特提出過真我和假我的概念,用在兩性關係上,也同樣讓人很受益。真我是嬰兒在母親營造出的夠好環境下,保有全能的幻覺,有助於發展出健康的真我。而假我是當嬰兒沒有經驗到母親夠好的護持,沒有體驗到足夠的全能感和安全感
→嬰兒為了生存,被迫要去順服照顧者的需求,而忽略否定自身的真實需求。
→發展出適應照顧者需求的「假我」,遮掩了原有的「真我」。
真我和假我,在兩性關係中,可以影響關係的質量。
就像在上面我提到的一段感情中,當我開始發現一些問題而男朋友并不想溝通的時候,我試圖挽留這段關係而掩蓋自己的真我,發展出能夠適應他的假我。但是這樣對於我來說,並不快樂。好在我能夠堅持自己,從而實現自己內心真正的快樂和自由。
我回想自己為何能夠果斷的放下這段感情,沒有在一段壞的關係中過於糾結。這讓我想到了我的早期經歷。正如溫尼可提出的夠好的母親,夠好就好,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少,能夠保護兒童的全能感,讓兒童發展出真我。
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因為工作忙,很早就要將我送到幼兒園或者放在外婆家。但是父母每天下班就會將我接回家,這讓我很有安全感,知道爸爸媽媽忙完就回回來。所以在爸爸媽媽不在的情況下,我可以安心的玩遊戲,平穩的度過分離焦慮。當回到自己家的時候,媽媽會很關心的問,今天過的怎麼樣,開不開心。這樣簡單的交流,卻非常有質量,讓我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愛我的,不會因為工作繁忙就是不愛我。
長大之後,也經常會看到戀愛中的兩個人,因為頻率不同,通常是男生忙於工作,女生會很焦慮,不斷質問你是不是不愛我了。這時候男生也會很頭疼,我怒力工作,你卻這樣不理解我。兩個人明明在乎對方,卻還是相處的很不愉快,真是讓人惋惜。
其實這個時候,女生多是觸發了自己早期跟母親的分離焦慮。身邊有這樣的女生,她跟我說,她小時候因為父母工作忙,她被托給不同的家裡撫養。碰見對自己好的外公外婆,也遇到過對自己不好的阿姨。寄人籬下,學會了看人眼色,總不如自己家自在,想要吃什麼也不敢說,多是發展出了假我。這樣頻繁的被寄養在不同家裡,總有一種被丟來丟去的感覺。如今,男朋友如果工作過於繁忙,會害怕同樣的事情再發生,被丟給不同的人。於是越發焦慮,也不知道如何去管理情緒,變得很神經兮兮。
這時候,如果男生有著很好的經驗,而且本身也溫和,就會像媽媽一樣,每天都抽空跟女生聊一聊,時間久了,女生會一點點克服分離焦慮,相信會有一個始終不離不棄,無疑,這個男生就是女生生命中的貴人。相反,如果男生也曾經有過被拋棄的經歷,大概會被女生的情緒化所嚇跑。如果是結婚中的兩個人,丈夫在家中得不到理解和關愛,回到家等待他的就是一場惡戰,沒有舒適感,丈夫會不想回家。這時候如果恰好又出現一個溫柔特貼,懂事的女人,丈夫在家庭中得不到的滿足會在婚外情中得到彌補,有一種在緊張中終於可以緩一口氣的感覺。妻子如果繼續查短信賬單,去證明男人出軌,而不是去反省自己有什麼問題,兩個人之間發生了什麼,這段關係會越來越惡化,最終結束。同樣的,男生有問題卻自以為沒錯,當女生離開他之後,跟別人在一起幸福快樂,男生再去反省自己的問題,起碼在這段關係中,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