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来越焦虑了。看着身边跟我们差不多的人,慢慢成为了我们追赶不上的对象,能不焦虑么。想买的买不起,想去的地方也去不了,能不焦虑么。
物价上涨,房价上涨,生活成本大,就业压力大,中年危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未来充满恐惧,失去安全感。怎么办嘞?总要找一个出口。有需求就有市场,焦虑的时代创造了内容付费学习的风口。各种知识付费产品应有尽有,又让更多的人,进入盲目学习的阶段。
今天听到一个新知识,醍醐灌顶,觉得深受启发,很兴奋,但是第二天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明天又学到一个新知识,又变的很兴奋貌似自己很虚心爱学,其实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到,充实感貌似让你感觉很好,其实是一种成长的错觉,真还不如睡觉呢!
不信你问问自己,你最近看过的书、上过的课、订阅的专栏,你还记得多少?运用了多少知识点?产生了什么有价值的影响?
不要让你的勤奋成为低水平的重复。只是一味的学习,却从未思考过学习本身,你的效能怎能提高?认知水平怎能提高?
关于学习的几点建议:
1、不要贪多,重在想明白
一个人不是学的越多越好,重要的是你想明白了。
如何评判你是不是想明白了,有一个简单直接但很有效的评判标准——你能不能用你的话讲出来。
例如:你想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首先你要进行主题阅读,了解这个领域的体系、分支、关键词等等。
通过画思维导图,由点及面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作为你的学习路径。然后用A4纸把它打印出来,放在床头边,每天看看,试试在不翻书的情况下,你能不能把学习路径上的每个知识点用自己的话讲一遍。
遇到讲不清楚的地方,重新跳回到学习资料上,重新复习一遍。一直到你能讲顺为止。
如此来回的刻意练习,你学习的效能会远超你的想象。
2、学完之后,就要赶紧想着输出
看完一本书,上完一节课,你第一件要想的事就是我要输出点什么?输出的形式不限,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输出内容:读完一本书,输出一篇读后感;学完一个绘画技巧,输出一幅作品,上完一节摄影课,输出一些精美的照片。
输出技能:知识也能转化为技能,比如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的上升,你更加知道如何搞定某类顾客。
输出决策:孙正义在23岁的时候,得了肝病,整整住了两年医院。在这两年当中,他阅读了4000本书籍,平均一天阅读四五本。输出了40套商业计划书,最终确定了计算机行业,成为了亚洲首富。
3、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很多人学了很多没有用的知识,如何挣10个亿,如何做大企业,如何成为天使投资人,这样的知识对现阶段的你来说,根本就是无用。
从学习的角度看,这事也不靠谱!因为你学了根本就无法输出,更何况运用了。不能运用的知识,无法练就出真本领。
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尽量去学你目前迫切需要的知识,学完立刻可以拿来使用的知识。
最好的状态——边学边做边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