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这条路
今天在家整理文件的时候翻到了之前的收藏的电影《风雨哈佛路》,不由的被吸引再次看了一遍,心里思绪万千。
依稀记得第一次看是在中学的时候吧,好像还是先看的《哈佛爱情故事》,而后才看的《风雨哈佛路》,那时很懵懂很天真,觉得自己高考结束也能够上哈佛,后来才知道离上哈佛的条件可不止一项两项差的远。
第二次看是在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充满凌云壮志,想要在大学里努力奋斗,有所作为。
然而前行的路上总会有许多意外和障碍,直至现在我连哈佛的大门朝哪开都不知道。
看看liz怎么做的!
她童年时的种种不幸就不细说了(说多了又要泪目),总之是无家可归,在获得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后,在17岁的年纪,仅用两年时间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课程。
每天学到深夜11点教室关门,往往最后一个走,哪怕是在地铁上也在看书学习,虽然因为她没有家无处可去,就只能在地铁上度过无数个夜晚,她也没有荒废时间,直到天亮又第一个来到学校。
没家的孩子得自己养活自己,打工挣钱,刷碗刷盘子的时候面前还贴着复习的资料。
人家这么努力,上天怎么会不给她成功的机会,天道酬勤就是这个道理,她最终以平均分95分的第一名成绩获得了纽约时报的奖学金,由此进入哈佛大学。
从贫民区走进了哈佛大学的校园。这就是人家的风雨哈佛路。
我的路,
虽不至于是贫民走出来的,也只是很普通的百姓家庭。我从一所普通的小学到一所普通的初中,再到一所普通的高中,其实这两次我都本可以去到更好的学校。
但那时候年少轻狂不服输,觉得只要自己想学,在哪里都可以学好。便按照自己做出的选择去走了。
结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不要说哈佛,国内重点都没到,而是去了一所同样普通的大学。
按我老妈的意思:路都是你自己走出来的,你都要把所有的路都给走绝了?
这句话我一直都记得,很扎心,但事实大致如此。虽然认同前半句,后半句我要保留意见。只要我还没消失,我就还有机会。
哪怕机会确实少了,但机会还是人争取的,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没有机会就自己创造机会。
但讲真的,以前的那种想法并不完全可取,甚至是一个误区。什么叫只要想学,在哪里都可以学好。这话对于一个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做到,更何况当时作为一个三观尚在形成中的学生呢!
那只是许多人对自己意志力的高估罢了,真正意志坚定的人,尤其是在少年时期就做得到的人并不多。
正如liz所说的那样,
她的生活没有安逸可言,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不安,迫使她不断的往前走,尽管去做,去尝试,看看会发生什么?眼前的苟且就只是苟且,阻挡不了人家前进的步伐。
所以说她尝试着更加努力,用自己所有的潜能去看看到底能做到哪一步,最终她做到了哈佛大学那一步,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不由自主地会想到自己
说起来真的挺对不住自己的。
对不住自己年少时的梦,对不住自己大学时青春,对不住自己这二十来年的匆匆岁月。
很多时候都选择了退缩和逃避,失败时更是像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一样,保持沉默,以为自己不说,别人就也看不见自己了。仿佛多说几句自己的失败经历,就会永远这样了。避而不谈并不能改变现状,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知耻而后勇,这是对自己的警醒,时时提醒自己并不安稳,在大自然中活的太安逸只会让自己更危险。
不敢面对,不敢坦言自己的失败,觉得怕被人知道,面子上过不去。殊不知或许早就成了别人眼中的笑料,甚至其他人根本就不在意的。
人们往往只关注成功的人,想从他们身上获取成功的秘诀。所以成功人士随便说些什么都会被大家信为金科玉律。没有成功之前,说什么也只是给自己听听。无钱休入众,言轻莫劝人,待到成功日,把酒话初心!
必须换种思维方式了,从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躺一会,虽然躺的有点久,但终究是要站起来的。因为还有太多重要的事要去做,重要的人要去见。眼前的苟且还需处理,远方的星辰大海也等着去探索发现。
其实也不必太过妄自菲薄,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自己,不就是曾经读过的书,做过的事,走过的路吗?再苟且能有liz当时的情况糟糕?而且重要的是未来的星辰大海是真的,需要的是走好接下来的路。
许多话其实都是讲给自己听的,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把行走的每一步记录下来,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要做什么。
我知道我有许多不足,所以不要总羡慕他人的成功与光鲜,要看到人家的努力与进取。就算要比也只与昨天的自己比才有意义,每天都要比昨天的自己做的更好。
到自己完成目标之后再来回首,那才更有说服力,更有内心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