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1/3)——无意识的群体力量。

*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人似乎热爱自由,其实只是痛恨主子。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封面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代表作,自1895年首次出版以来,它的影响力横跨了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本书通过对群体心理的深入剖析,揭示了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社会影响,提出了群体心理的易受暗示性、情绪化、极端化等特点。这些观点即使放到现在,也对我们研究社会、分析受众心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读了《乌合之众》后,我深受启发,对于群体心理有了很深的认识。

一、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包含更多真理。       

      古斯塔夫·勒庞在文中通过几何形状的变化,阐释了思考物质背后虚幻东西的重要性。这让我不禁思考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在信息爆炸的情况之下,我们过度强调眼见为实,从而在很多时候丧失了对事务深度挖掘的能力,就像目前很多新闻,往往呈现各种反转,其本质还是因为我们过度信任自己所认为的事实,且不去思考事件背后所蕴含的内容。

二、群体支配的无意识性。

      勒庞在文中提到“群体无疑总是无意识的,但也许就在这种无意识中间,隐藏着它力量强大的秘密”和“无意识在我们的所有行为中作用巨大,而理性的作用无几。无意识作为一种仍然不为人知的力量起著作用。”充分强调了群体思想对于人影响的无意识性。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一个经典的案例,即,当周围有人向上看时,你也会不自觉的跟着往上看,即使上面并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这是受到了谁的指使或控制,但是反应过来时,也会短暂思考或者在内心询问一下自己刚刚为什么要往上看。

三、群体心理的同化作用。

        该作用与上一小节中所提到的无意识性息息相关。无意识性导致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等。勒庞在书中指出,当个体成为群体的一部分时,他们的个体意识会被群体意识所取代,个性被同化,理性被情感所主导。群体中的个体往往会表现出与单独行动时截然不同的特点,例如更加情绪化、易受暗示、冲动和多变。这种集体心理的形成,使得群体行为往往不受个体理性的控制,而是由群体的无意识驱动。

四、总结。

    《乌合之众》不仅是一部社会心理学的经典著作,更是一部对现代社会有着深刻启示的书籍。它让我们认识到群体心理的力量和其潜在的危险,提醒我们在面对群体行为时,要保持理性和批判精神。该书读到目前为止,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在群体中要保持住个体的独立性和思考性的重要性,要留心我们能够接触到的现象并对它做一定的思考,让我和群体互动和沟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摘抄:

1.群众的民主权力就像一切个人权力一样,当它没有受到恰当的宪政约束时,也很容易转变为它的反面,成为一种暴虐的权力

2.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人的有意识行为,是目前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3.人们受各种思想、感情和习惯所左右——这是我们的本性使然。

4.因为它们,也只有它们,是我们所看到并能够用照相或绘画加以再现的形状。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着更多的 真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