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行路途中,有一些老人会引起我特别的注意,让我感触很多。
第一位老人,他应该是从事手工搬运工作的,年纪大概在60到70之间,个头不高,经常在十字路口坐在一个老旧的板车上等待“生意”,等待时也不会干其他消遣活动,多数是默默坐着发呆,偶尔看看不知从哪里顺来的旧报纸,还有一次我看到他蒙着报纸半躺在板车里午休。他身上的衣服不新,很多小地方起毛了,天热时露出外的胳膊和腿呈现古铜色,腿上还有一些“青经”,双手粗糙,面色严峻,很少看到他放松与别人谈笑,就那么一个人坐在他的板车上。每次看到他,我都祝愿多多有人请他搬运东西。
第二位老人,也是一位大爷,头发全白了,年龄80左右的样子。遇到他的时候,我看到他正往垃圾桶里卖力翻找废品,像空瓶子、废纸盒之类的,他不戴手套、围裙,也不拿个叉子,就徒手在深深的大垃圾桶里翻找。他动作缓慢,好久才找了一点“宝贝”,手上很脏,他全然不注意,这个垃圾桶翻完了就颤巍巍地去另一个垃圾桶找。当时我就在想,他不像熟练捡垃圾的,这么老了又为什么出来捡垃圾呢,子女知道他这样吗。
第三是一群老人。每次回租住的地方,都会路过一个老菜场,菜场外有一些老爷爷老奶奶,摆地摊卖菜,他们小的年纪60、70的样子,大的80、90的样子。他们面前的菜品类、数量都很少,有的可能就是一把青菜,一撮葱蒜,我曾经估算过一个摊子,全部买下或许只需要几元或十几元。每次经过那里,我都能感受到他们期盼的眼神,天气炎热时、下雨下雪时,都能看到他们坚持卖菜。路边上还会有些是卖水果的老人,不同于水果店的琳琅满目,他们的小车里可能就只有十几斤苹果或橘子。很明显,这些卖菜卖水果老人家东西的竞争力是没法和装修整洁的店铺里的相比,可能一天只能挣十几元,最坏的就是卖不掉。看到这些古稀、耄耋之年的老人蜷缩在路边卖着不值钱、没有竞争力的东西,我都很心酸,常常想起屈原的“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而老人的生计更艰难。
有时我会想,这些老人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年老时卖微薄力气或做个微小生意,勉强有些收入,何尝不是我们今天青壮年的镜子,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时我又想我们老了,是会享受安逸的生活,还是和这些老人一样,想着办法增加些收入,如果没有人依靠了怎么办呢。有时又会想,大多数情况下老人是最容易被委屈的人,他们的需求总是放在年轻人之后,也许他们的孙儿一顿肯德基价格就可以买他们身上几套衣服,为什么爱幼能做到,尊老却忽视了,很多人的情况是“子欲养而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