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邂逅郑板桥
赵建武
一天晚上,我正伏案撰写有关提升潍县萝卜品质的材料,刚开个头就觉得大脑有些迷糊,突然感到一阵莫名地瞌睡,让在平时难以入睡的我迅疾进入甜美的梦乡。睡梦中,依稀看到一位似曾相识的清瘦、矮小、儒雅,留着八字胡的老人向我走來,等他越走越近,来到我的眼前时,这不正是乾隆年间有“扬州八怪”之首的潍县县令郑燮郑板桥老先生吗?十笏园里保存的郑板桥的画像,潍县县衙里的郑先生石雕像,不仅形似他本人,还怪神似呢!我急忙上前作揖,恭敬的说:“郑大人是您吗!久闻大名,今见其人,不胜荣幸!”不知怎地,见到了古人,我拽起了半文半古的词。“正是鄙人,这位晚生是……”板桥先生操着江苏口音,不疾不徐说道,“前辈,晚生是距您来潍县任县令275年之后,现称作潍坊市的农业科学院的一员。我素来敬仰先生的为人,敬佩先生的‘诗书画’三绝。我现在正遵领导之命撰写与潍县萝卜有关的文字,不想能与先生梦中相会,神游于此,实乃幸甚之事。”
“先生有所不知,这几年潍坊市很重视对潍县萝卜地品质提升,价格和你那个时候不能同日而语,现在都论个卖,一个都买到10元甚至更多。现在老百姓都很注重包装,设计了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箱子,原来的盒子上都印着民间传说的“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后来就借用了您老人家那首著名的诗词‘东北人参凤阳梨,难及潍县萝卜皮。今日厚礼奉钦差,能驱魔道兼顺气’,郑先生,您当年留下的潍县萝卜文化遗产,如今还恩泽着当地百姓,都记着您的恩德啊!郑板桥苍白的脸泛起了红晕,声音低低道:“我当时就是看不惯娄钦差的贪婪成性的样子,但又不好得罪他,灵机一动,就想出这一招来戏弄他一下。没想到这首诗词还给后人带来福荫,意外之喜啊!”
“郑先生,说起潍县萝卜,您留下来不少故事和诗词。其中有一个故事流传至今。大约是秋末冬初的一天,您带着两个衙役到北宫附近的村子去体察民情,地方乡绅取出当地特产潍县萝卜请您品尝……”我正说着,郑板桥一下子打断我说:“对啊,我想起来了,有这回事。这两个衙役欺我初来乍到,一个说萝卜头好吃,一个说萝卜腚好吃。我手起刀落,把萝卜头给甲,把萝卜腚给乙,说道,头辣腚骚,吃潍县萝卜还是吃腰。想糊弄我,没门!这两个衙役面面相觑,一个劲向我作揖,再也不敢了!这也算我给他们一个下马威!”郑板桥说得眉飞色舞,我好不容易插进话:“这俩小子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还想忽悠您这大老爷,不自量力!”
“潍县萝卜的确好吃,可做水果,可当蔬菜,而且还健胃沁脾,有药用功效,让人百吃不厌。我以潍县萝卜为题写了不少诗词,其中一首《咏潍县萝卜》,‘昆仑灵芝长白参,不如潍县萝卜根。堂前一阶清风竹,平民寡欲又清新。’”郑板桥说,我接他这话题:“从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写过赞美萝卜的诗句。宋代的唐宋八大家苏东坡就以撷菜为题赋诗‘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苏轼先生的文采过人,实乃大文豪也,古往今来少有人能与之媲美。他老人家把萝卜说的比鸡肉还鲜美,是源于生活的。不过这首诗说的不是潍县萝卜,稍显遗憾。”板桥先生用钦佩的口吻说。
“郑老先生,您不知晓,现在潍坊的各级政府已经把潍县萝卜当做富民的产业来抓,每年都召开潍县萝卜文化节,种植大户们都来打擂台,在品相、品质和品性上分出个高低,好的还发奖金,这就成了品牌了,能卖出个好价钱。”郑先生伸出了大拇指,说:“还是你们年代世道好,各州府县衙能给百姓做好事。我们那个时候,唉!不说了,一言难尽。”“还有件事必须要告诉您,我们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前几年来山东视察时还专门提到了潍县萝卜,我大家搞潍县萝卜的劲头就更大了。他还特地提起您和那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说您是一位爱民如子、清正廉洁的好官啊!号召大家都学习您!”“是吗?那我真是三生有幸!”
“还有一事我务必向您说一下。”我恳求道,“你尽管说来听听。”“农科院就是专门培育新农作物品种的。前几年潍县萝卜品种混杂,口感有些偏辣,脆度差别迥异,影响了潍县萝卜的美誉度。市长就交给我们一项任务,命我们对潍县萝卜提纯复壮,提升品质,让潍县萝卜既好看又好吃。”板桥先生捻着胡须沉思道:“这是科学啊,道理我懂,潍县这方地农耕文化还是有传承的。北魏的寿光人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我是专门拜读过的。我来潍县后,了解到潍县萝卜值得开发,就出资鼓励乡民种植。我还在潍县大堂之西的北宫附近和潍县东境的官桥驿各开辟出一块地,动用县衙的杂役义务劳动种植潍县萝卜,每年收获数目可观,用于官场迎来送往,既满足了场面上的应酬,又节约了官银,还给潍县萝卜扬名立万,一举三得啊!我不只是会吟诗作画,也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那是当然,您在任时官声卓著,有口皆碑。”
“郑先生,我记得乾隆十三年皇帝东巡泰山,您奉旨招幸登临泰山陪侍书画,给皇帝带上了十驮上好的潍县萝卜,还附上了四首描绘潍县萝卜的竹枝词。听说乾隆本没拿潍县萝卜当回事,等看了您的诗词后,才对潍县萝卜有了一点兴致,特别是皇帝因贪食泰山美味赤鳞鱼,忽生腹胀,就喝茶吃了几块潍县萝卜,顿觉胸腹通透,神清气爽。龙颜大悦,立下谕旨召您次日面圣,有这回事吗?”“当然有啊!我有‘乾隆东封书画史’印章为证,还随身带着呢!”郑板桥用颇为自豪地口吻说,“你若不烦,就听我细细道来。那天,乾隆皇帝召见我,命我汇报完潍县的政务后,就当场令我以潍县萝卜为题即席赋诗,并言明不得与带来的诗词重复。这还能难住我吗?我气定神闲,略做思考,一首应景之诗信手拈来。‘青青白白万年青,潍县萝卜垂天幸。曲纡攀援登岱顶,记取当年潍县令。’”郑板桥说得有些许兴奋,他喘了口气,又说到:“乾隆帝诗兴大发,也即景赋诗。他写道,‘天造地设青白物,潍县萝卜蓝田玉。开辟鸿蒙呼之出,七品县官绘画图’。”
我不合时宜地问了一个问题:“郑先生,我百思不得其解,乾隆对你如此夸赞,为何没擢升您?是不是坏就坏在他那句金口玉言‘七品县官绘画图’上?”“这个,这个,你说的只是一家之言,也不无道理。主要是我的性格不入当时潮流,我也看不惯社会乱象,就愤然辞官了,回家以卖画为生,聊以慰藉。”郑先生有些黯然神伤,我一看,忙说:“这未必是坏事,当时官场上少了一位嫉恶如仇、爱民如子的官员,但历史上却多了一位能流芳百世,‘诗书画’三绝的大文人。您的政绩、官声,您的清廉人品,您的‘诗书画’,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潍坊人民都记着呢!”
潍县萝卜浑圆挺拔的身姿,青白分明的外表,墨绿如玉的青瓤,爽利清脆的品质,甘味十足的口感,由此引申出的清白廉洁、正直率真、爱憎分明,不就是活脱脱说的郑板桥大人您呢!想到这里,我说:“您那首诗词就是给自己画得像‘青青白白复年年,平平凡凡万千千。不负此生性高洁,留取青白在人间’!”郑板桥一脸谦逊,说:“我没你说的那么好。”我也斗胆赋诗一首唱和:“潍县萝卜实不凡,清热解毒味道甘。顺顺直直立于地,青青白白在人间。”见笑了,我起身又作揖,一不小心碰到了茶杯,咣当一声,一下子把我从梦里拉了回来。
原来是做了一个梦,我怎么会梦见几百年前的郑板桥老先生,不禁哑然失笑,可能是这几天净琢磨潍县萝卜话题,翻阅郑燮先生的材料多了。一看时间已过12点,想到天明上班后还得交稿,就用冷水抹了一把脸奋笔疾书起来。可能是与郑板桥老先生交谈启发了思路,给我注入了灵感,也可能是眯了一觉脑洞大开,刚才难以下笔的地方顿时才思泉涌,还不到一小时,在键盘的敲击声中,一篇文章就杀青出炉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