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而文学,则是人文学科,二者之间本来没什么关联。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许多“无关”的相关者。医学与文学就是其中一例。我们看到,很多有成就的作家,“作家”往往并不是他的初始职业,而他先前的那个职业,对于他后来的创作,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学与医学产生关联的作家,史上不乏其例。
我们翻检一下世界文学史不难发现,出生在医生家庭,或者本人学过医、甚至一度从事过医务工作、而后来又弃医从文,成为诗人、小说家、戏剧家的,可谓大有人在。
《花冠病毒》封面写着:20NN年,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20的汉字为廿,缩写N,因为我叫李廿廿,常常缩写自己的名字NN,对于20NN这样的虚拟年份,李廿廿太敏感了)
毕淑敏曾经到过2003年非典的前线,但过去了七八年才动笔写这本书,虽然只是文学创作的故事,但也让人不寒而栗。非典之后,又一种传染性极强且非常致命的“花冠病毒”在燕市肆虐开来,封城,抢购口罩,超市遭疯抢,每日披露信息被美化后才得以公布,一幕幕看着很熟悉。而这一次病毒的源头,是从喜马拉雅山上带下来的一块冰芯。
毕淑敏书中所言,“世界之大,总是有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总是有落进下石的人,总是有以邻为壑的人。”《花冠病毒》里,有为了大众而选择牺牲自我的英雄式人物,但同时也有些为了钱财不惜背叛祖国,利用病毒发国难财的卑鄙小人,而这两种极端式的人物只有在最危难的时刻才能得到识别。
但是她同时也说:“我相信,在这个自私纵欲狂野诡谲的世界上,还有一些人勤劳和正直勇敢地生活着。”
作家在《花冠病毒》中深刻描述了当病毒来临时,人们出现的各种情绪:或悲观、或恐惧、或挑战。
对于那些没有勇气和责任,对病毒和困难抱有悲观、恐惧心情的弱者,终将因自身意志、抵抗力的下降被病毒和困难打倒。对于社会、人类抱有责任感的强者,当困难来临时,会冷静思考、积极应对,用现有知识去探索灾难的成因、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帮助自己和他人走出困境。
当灾难来临时,需要我们以生死相搏时,我们要勇当有责任感的强者,去挑战困难、战胜困难,这不仅可以让自己有活下来可能,而且能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困难,最终在和病毒或困难的博弈中战胜他们。
像是神话,也像是寓言。
多年前我读《花冠病毒》最后的部分认为是没免去狗血的俗套。危难关头男女主突然谈情说爱,以及男主的身份之谜和替身情节简直不能更狗血了。另外这本书里对女性的认知也怪怪的,第一遍看的时候还是年轻,现在读这本书看来看去,发现这才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意外事件和事件;生于死,始于终。人惹不起病毒不如和平相处;人而为人是善良和选择;这一边是爱另一边是同情!
毕淑敏老师1952年出生在新疆,在青藏高原做了十几年的军医,后为文字硕士,心理学博士!她一直本色著书,我相信她的肉眼通过世间的万物繁华和人性的变迁洞察了变化,作家娓娓告诫世人“20NN,与病毒之战”,之后,与万物苍生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