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3
图片◆网络
现在的年轻人都有一个通病:分不清什么是撩,什么是喜欢。
前不久,有个女孩来店里喝酒。
她问我:为什么撩了她几个月的人突然消失了?
女孩和一个男孩在微信聊了两个多月,一直暧昧着,甚至每晚都语音通话,但男孩一直没有见面或交往的打算。
于是女孩鼓起勇气提出约饭的请求,准备当面询问他的心意,男孩沉默了一会,支支吾吾地答应了。
可第二天一大早,女孩说早安时,屏幕上却出现了红色感叹号,显示两个人已不再是好友。
很显然,男孩并没有要跟她交往的打算,甚至连实际生活都不想有一丁点纠缠。
你为他动了情,他却悄然退了场。
撩妹便是如此,他享受着游走于女孩们心尖儿上的快感,却又不甘心为任何人驻足。
他不是喜欢你,只是喜欢撩你而已。
他可以一天换一个目标,一小时换一个人设,甚至一分钟换一个套路。
但他一定绝口不提恋爱,不念生活,因为他压根没想过跟你走心和对你负责,而你也永远找不出任何相爱的证据。
撩分两种,一种是微信上的撩拨,撩完就跑;
另一种是在现实生活里一次次给你希望,又一次次让你失望。
在电影《One Day》里,女主艾玛和男主德克斯特从大学时期就一直保持着暧昧关系。
两人相识于毕业典礼,他送她回家,亲热过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说:我还有事,不过我们可以先交个朋友。
自此,女主成了备胎,而他依旧过着浪荡的生活,身边不断换着女朋友,但每当他累了又会找艾玛倾诉,甚至临出国前,还嘱咐她要给他写信。
就这样,艾玛把他偶尔的关心和撩拨,当作爱情的最后一线希望。
他在湖中对她说:我其实对你有感觉。
可谁又能想到,下一句竟是:我对所有人都有感觉,我不能喜欢你,可又舍不得把你让给别人。
有些人,他并不爱你,却没想过要放开你。
其实,撩和喜欢是有本质区别的。
撩是随心随感,而喜欢是发乎于心又止乎于礼。
撩你的人约你并不在乎你是否想出门,是否在休息,随口说一句出来玩呗;
而喜欢的人约你,他会从聊天中获取你的喜好,提前订好餐厅,因为在他心里,你最重要。
老贺曾在微博看到一位姑娘讲述自己与先生的故事:
先生是个很有仪式感的男人,第一次约我吃饭,很慎重地用我的全名问我:
XXX女士,明晚不知道是否有荣幸和你一起用餐?
爱是充满仪式感的,因为那代表着重视。
德波顿说过这样一段话:
你越不喜欢一个人,你越能够信心百倍。你若被人吸引,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因为我们总是把最完美的品质赋予给我们最爱的人。
撩是妙语连篇,而喜欢是语无伦次。
撩你的人甜言蜜语张口便来,大胆又直接,而喜欢你的人却总是小心翼翼,患得又患失。
就像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
“我是爱你的,看见就爱上了,我爱你爱到不能自私的地步。
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你也飞吧。我会难过,也会高兴,到底怎么样我也不知道。”
它之所以打动人,不是因为文采有多好,而是因为它笨拙得浪漫,赤诚得热烈。
撩可以是撩一群人,但喜欢就是眼里只有你。
撩你的人从不会费心了解你,也不在乎自己的话是否冒犯,无论你困不困,他还要和你聊天来填补深夜的寂寞。
喜欢你的人偷偷关注着你的一举一动,了解着你的口味,留意你常出现的地方,慢慢地靠近你的生活。
《再见金华站》里有这样一段话:“某天,你无端想起一个人,他曾让你对明天有所期许,但他却没有完全出现在你的明天里。
也有一个人,他会在往后的岁月里给你更长久的期许,虽然他不曾来过你的青春。”
走马观花的撩,如浮躁时代里的速食快餐,一时荷尔蒙上涌,再而衰,三而竭。
相濡以沫的撩,是漫长岁月里的相依平淡,一往情深,再白首,三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