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一是由于疫情的缘故,再是由于家庭的琐碎,我有90%的时间是宅在家里的。
一开始是被动的,疫情期间倡议居家为主,加上中年危机很难找到合意的工作,干脆也就宅在家里不出门了,很多的社交活动也慢慢不去参加了。
后来就成了主动宅家里了,没有上班,没有社交,朋友间的联络也渐渐的少了,本就不爱说话的我,更是很少和朋友们在社交软件上闲聊,就自顾自的各种学习了,每天在家相夫教子,自我提升。
时间久了,当偶尔想找几个人聊聊天时,竟发现开始没人可找了,只能时不时的在社群里灌灌水,与一些似熟不熟的朋友们闲扯着。花在看书学习上的时间自然就多了起来。
一开始在各种学习软件、学习平台间穿梭,考证,听课,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学着学着觉得自己懂的东西越多,知识盲区就越多了,又开始着手学画画,用心画了几幅觉得还不耐,一下自信满满起来,又有了一个新的沉迷。
今年开始学写作,一边写,一边思考,同时还要不停的输入,人又慢得更忙了起来,要完成的任务实在太多。更是没有时间去交朋友,去联络感情了,偶然停下来一想,现在身边居然连一个朋友都没有了,剩下的就只有社群里那些似熟不熟,想互鼓励的同好了。
原先的好友,老同事、老同学都只存在于微信里了,想翻出来聊上几句时,也只有一些不咸不淡的寒喧,没有了共同的语言,没有了共同的爱好,连生活圈子都越走越远了。
越是这样,也就越不愿出门了,现在如果备有足够的生活用品,哪怕让我在家宅上一个月,那也是毫无问题的,或许还可以更久。
如今的我,除非到了不得以,一般是不出门的。买菜购物能用网络就用网络,下楼扔个垃圾,拿个快递,那也是能有人支使就一定让他人代劳的。有时明明计划好的要出门买个东西或办点什么事,也是能免则免,能拖则拖。
于是乎,我在想,这倒底是因为越来越宅了还是越来越懒了呢?
现在每天的时间除了做饭一日三餐,就是看书写作和睡觉。每天一套家居服扎个马尾打发一天。
没有工作,没有社交,人也不再激情满满,不再精致示人。上下学接娃或偶尔出门买菜也就随便套件衣服,戴上口罩和帽子,不与任何人交流,完成即定工作立马回家。
偶尔一两次特殊情况出门,也只是简单一个防晒加气垫就了事,不要像之前一样精心折腾一两小时。
上半年还在坚持的跑步,这两个月也没有继续坚持,只是每天在家跳上一段帕梅拉就算完成运动任务。其余时间不是窝在椅子里就是斜靠在床边,或看书或码字。
每天做得最多的就是煮饭,然后就是听书看书刷社群。原来我以为是自己越来越宅了,这样看来还真是因为越来越懒了。
懒得运动,懒得与人社交,懒得去维护人际关系,姑姐家才相隔几公里,我都好久没带孩子去坐坐了。
甚至懒得去思考未来,所以最近看了各种书以后,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顺其自然,躺平就好,人生只不过是场体验,到头来结果都是一样。
原来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理,现在才发现,原来真理也是由自我状态决定。
这段时间,不管在哪,看到那些亢奋的,积极异常的言论,都觉得他们是一群傻子,辛辛苦苦把自己往死里折腾,到后来还是不得不舍弃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亲情,比如健康,比如青春和更多美好的体验。还不如简简单单开辟属于自己的路。
对于他们积极折腾各种可能的行为,这段时间的我是嗤之以鼻的,那些方式,都是姐曾经玩剩下的,到头来也不过如此。
现在又来回味这一茬,发现原来是自己太懒了,懒得连所有热情都退去了。想想当时的自己,激情满满的忙得不亦乐乎,虽然现在换成了其他的渠道,至少当时的自己是快乐的,也能带给身边人很多的快乐。虽然并没有很大的成功,那也打破了自己的很多记录,创造了不少的可喜成绩。
这些快乐,这些所得,不就是精彩人生的写照吗?不就是人生的一次精彩体验,精彩演绎吗?平平淡淡是人生,波澜壮阔也是人生,其实我的内心还是喜欢波澜壮阔、热热闹闹的人生,不然也不会不断的寻找新的领域探索。
写作真是一个发现自我的好方法,提笔之前只想找点内容完成日更,写着写着就发现了自我的不良状态,又一次审视了自己的内心,可以做一次很好的诊断和调整。
这段时间的我太懒了,开始慢慢动起来吧,找到那个激情澎湃的我,再次出发体验热热闹闹的人生,再次去演绎另一段精彩!!
动起来,动次打次……动次打次……耶耶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