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室夜谈的时候,又说起当年高考和填报志愿的事情。这个话题总是能让我们都唏嘘不已,勾起回忆一波又一波。
其实说是“当年”,也无非是过去了不到一年而已,只是这一年之中我们经历的转变太多了,所以再回忆起来竟有些恍若隔世的感觉。
所以用“当年”一词,也不为过。
在谈起过去的时候,人们的固定句式总是“如果我没有……就好了”“我当时就不应该……”“都怪我当时……”然而人生又哪儿来那么多后悔药可以吃呢?所有的如果,到头来都只剩一声叹息。
我去年刚刚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正值这里最炎热难耐的季节,一时无法适应的饮食差距、地域文化分异,以及朋友们的“你为什么放着985不去,选了个211?”的灵魂拷问,无不让我叫苦不迭。也不是没有动过回去复读再去上那个被我瞧不起的985的心,只是按捺住了而已。(而且可能我复读会越来越差吧——当然,这是题外话)
那段时间的心态很糟糕,我自己也在试着慢慢调整,毕竟我还要在这里待四年,这四年总不至于都在委屈和抱怨中度过吧?于是我开始为自己想象另一种“如果”。
我所有后悔的来源,都是当初放弃了那个给了我自招降分资格的本省985(而且还是我最喜欢的专业)而选择了一个对于我的家乡来说天远地远,动车要跑九个小时的211。这也意味着我要和我钟情的火锅串串冒菜肥肠粉红油抄手回锅肉冰粉凉糕告别好长一段时间——吃不好,这是每次委屈爆发的引火索。
我现在的心态已经好很多了,我尝试这样想,假如时光回溯,我回到提前批志愿结束的那天,我删掉我所有的提前批志愿,毫无悬念地被那所985里那个毫无悬念的专业录取,我可能会过上一段顺风顺水的日子——吃香喝辣,学着自己最喜欢的专业(还不用学高数),甚至就连军训也给挪到了冬天——听起来简直就像是天堂了。但我这样的人,会至此满足吗?
当初之所以放弃它,肯定是有我自己的理由的,尽管这理由如今再说起来显得幼稚而站不住脚——我不愿意在一个地方待一辈子,我想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并不是看不上那个985也不是看不上那个我自己选择的、我从小喜欢到大的专业,只是我觉得,为了另一些东西,以此为交换的筹码,我是心甘情愿的,所以我才会那样选择。
再回到我假设的“如果”,如果我留在了那里,我确实不用每天被不能习惯的饮食和气候困扰,也不用为一个转专业考试担惊受怕比高考还紧张三个月,但我就会开始感叹,“如果我当时能硬气一点,能跑到省外去就好了。”我会羡慕我的每一个在省外读书的同学朋友,会依然觉得拥抱我的这座城市一无是处。
我室友说,没有比较,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拥有的东西有多好。
你看吧,无论如何,我还是会说“如果”的。
我自己也挺不喜欢这种心态的。
墨菲定律中有句话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我这个人很奇怪,我总是觉得墨菲定律在我身上尤其灵验,每当我站在人生的分叉口做决定,我总能给自己选一条泥泞难走的羊肠小道,旁边的康庄大道,我就跟看不见一样。
可那又能怎么办呢?决定是自己做的,路也只能是自己走完啊。
所以,如果重来一次,我会改变我的决定,但我不会再去感叹那没有意义的“如果”。
过好今天吧,反正人生,从来就不存在我们假设的“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