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标题
如果看到一篇文章--《迷信的作用》,您会不会打开看?
再看几个标题《什么叫“神圣的不满”?》、《如何把自己嫁出去?》、《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职业?》......
在这个信息满天飞的年代,很多写东西的人(写作者)都被教育要起一个好的标题,爆款文章从吸引眼球的标题开始。我也经常为一个标题绞尽脑汁,有些时候,文章写好了,标题却无法定下来,有时候只好拿日期来标注,证明自己某一天写了一篇文章而已。
确实,我们在选择打开一篇文章的时候,是会用到自己最宝贵的资源--注意力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所期待的:要么知道了一件不知道的事,要么是学到了东西,总之要对得起自己的时间。第一种“积累谈资”,第二种“学到知识”,我一般认为自己选择了后者,结果却得到了第一种的效果。大多数情况下,是按照“看报看题,读书看皮”来选择的,标题的影响确实是第一位的。您认为标题的重要性能否超过50%?
好的问题
有人说,现在评判人的能力要看解决问题的能力,想顺利解决问题取决于对这个问题的定义;管理专家认为提出一个好问题,就是有了解决一个问题的良好开端,甚至有人认为提出一个好问题就已经解决了50%的问题。
界定问题需要深度思考的能力,深度思考的标志是:看一个人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就像李笑来提出用“分享”这个概念来测试大家定义一个概念的能力一样,只有将“属于自己的东西”给别人才符合“分享”的意义。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好的问题,提出好的问题需要有清晰、准确、必要、正确的概念。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要通过不断的深度思考和不断地打磨一个概念。
结论如此正确,我怎么想不到
每次听罗胖的讲解,都觉得脑洞打开,《迷信的作用》,这个标题反常识,在倡导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迷信能有什么用?当然这里的迷信的概念是传统意义上的,而不是迷之自信的缩写或简称。
最后的结论:迷信,还是一种策略,是人应对复杂状况的一种特殊手段和策略。
认知复杂性是一个不能纵容的坏东西。对付它的办法有两个:第一,升级认知,用你的智慧,把握它;第二个恰恰相反,认知缩窄,用一个迷信,屏蔽它。屏蔽复杂性使认知简单化。
拥抱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