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刷视频,如果不带思考和目的性,极易因内在空空,没有"自主"的东西,被涣散分散,而消磨的更空,这就是为啥常常玩过刷过之后,却更显空虚,甚至感到隐隐的后悔,但下次却照旧,不易摆脱。
如果有目标,目的性,思考性,内在的注意力关注力专注力意志力等等,就有了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的放矢的状态,自然会有收能紧,不会散到没边没际而收不回来。而是一个有序有觉察有自知的状态,将这些能量就会组织起来,有方向有边际,就不会涣散到空空,而当有意运用了这些力量之后留下的思考结果和感触结果,会沉淀下来,成为留下的东西,会起到一个填充,而不是因无目的组织性耗费之后的涣散更空。
说白了,无论是怎样,你的注意意志力专注力这些资源能量,需要"指挥"组织着它们去打仗,而不是漫无目的的,东用一下,西费一下,内在没有调动的主动过程留下任何东西,无意识无觉知的被东引西引,就获得一个简单的乐。
主动有意识的调用调动,才会生发出能够填充自己的属于自己的结果,和东西。这是主动与被动的区别,主动完全属于自己,是没有很多能量对抗的耗费。复杂的情况另说。
映证了为啥,体验式的学习,主动的思考,主动参与投入产出的形式或者学习,留下的东西更多,对自己的"塑形"的作用更强大。就好像人本的教育,体验营。我们的各个社群,航线。整个平台都是这样。
领悟感悟最终都是自己发出来的,最有根基,也因此是最能丰盈内塑我们的东西。
孩子邀我玩音乐线的游戏,分享她的心得感受体验收获,为了通难关,复活数次,一次比一次高,最终全部通过,她说紧张的我,我说是紧张中带着快乐吧,她说是,特别的有成就感。
当孩子愿意分享,当你真的了解到了孩子玩游戏的真正的状态尤其内在而不是外在,你就会真的了解到更多了,而不是简单被事困住的表层。越了解,你就越有方式可能,去将孩子在别的事上去引导。你体会到了她的感受,才算是真正的了解了。
我还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为啥有时都是学习,或者都在学了同样的一个东西,但是知行程度却各有所不同。很明显,你深入思考钻研感知,程度不同,收获充盈的不同,也就是知有差别,自然能够带动的行是不一样的。充盈深化的知会转变为感与觉与悟,最后更好的撼动行动。你心认可的程度是不同的,行动自然不同。
心里的填充充盈转变深化生发,形成力量能量定力,这些东西,需要自己主动性的做出来长出来,而不是别人给予的所能替代的。只有自己去感受到跟内在是有牵连的,才会有根,不至浮萍,蜻蜓点水,形成体系,形成活的,无限生发,才会更多可能。
不断体系有序组织到一起,才会更加生命体般的有活力有生命力呀。你的思想意识是指挥官,是调用各种能力能量,在过程体验中去为感知感悟智慧丰盈。
找自己,认识自己,可能最终都是这样一个自我丰盈的过程。最终完善或回到本自具足的最初。所以完善只能是自己完成。可以借助外力,但是最终是要通过内在而抵达重点。
心不能空,它需要东西滋养定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