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外》:“妈妈,我最喜欢马桶了!”
姑娘欢喜地拿着一本书让我讲,完全不顾我满头的黑线:喜欢啥不好,喜欢看马桶?!
为娘耐心地指着书皮上的字说:“宝宝,这本书的名字叫《人体外》,告诉我们很多和宝宝身体有关的知识呢。”
可姑娘豪横地翻到第31页,指着图说:“马桶在这儿,讲这个!”
噢,原来如此……
直接上图——
孩子最近经常问我:“妈妈,为什么逗哥(一个小男生)是站着尿尿,为什么我要坐小尿盆尿尿?”
每次,我给的答案就是:“你是小女生,哥哥是小男生。”
“为什么小女生就要坐着尿尿,小男生就要站着呢?”
看着她童真的小眼神,我的解释苍白无力。而今天的这幅图解决了她的问题,也解决了我的问题。
《人体外》的作者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是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学博士、加泰罗尼亚科学传播学会成员,常年为西班牙等多家媒体及学术期刊撰写科普文章,并出版多部书籍。插图绘者是克里斯蒂娜·洛桑托斯,常年为报纸及儿童杂志绘制插图,曾获西班牙第二届国家插画奖。
“非常具有趣味性的教育书籍。”获评2020年国际拉丁裔图书奖荣誉奖时评委会给了这样的评语,并授权10种语言出版。5大介绍板块,17个细分主题,科学严谨且充满趣味,带领孩子了解与外界接触中,人体如何将外部物质转换为生存必需;为应对外界侵害,人体又产生哪些保护屏障。
这本书有心、有趣、有用!
01有心:给孩子的书,丝毫不马虎
《人体外》就能让人get到这样的态度。
封面是耐磨的,能够支持孩子反复阅读和长时间保存。孩子的小手可是破坏的小手,一般的书籍没几天就会损坏掉,而本书对孩子特点的思考是前置的。
插图是多彩的,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多彩图案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本书的人物插画表情丰富生动,孩子在阅读时仿佛与真实的小孩子进行交流一样,主动开始模仿插画人物的行动、表情,继而产生真实的感受,比如挠痒痒,让孩子沉浸在书带来的游戏般的乐趣中。
内容是严谨的,译者张晓璇是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拉丁美洲研究硕士,熟悉语言,经验丰富,翻译过多部书籍。同时,国内译本又经过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主治医师蒋蓉审校,医生的专业性对翻译的内容进行了再次的把关。
给孩子的科普,从来不能马虎,《人体外》这样的态度,值得点赞!
02有趣,孩子的反应,是最好的证明
太好奇了。
书里的小窗户成功引起孩子的注意。书里的插页是能掀开的,像打开小窗户一样,里面还藏着另外一幅图,这两幅图有关联,比如描述皮肤的颜色,外面是几个形象各异肤色不同的小朋友,里面就是明确显示出肤色由深到浅的变化图。小窗里藏着问题的答案呢!为什么颜色会不一样呢,孩子从提问到再解答,会容易记得更清楚。
太可笑了。
看书的过程孩子笑声不断:“我快笑尿了”。在形容情绪的时候,单是“笑”这个反应,书上就画了六个形态各异、不同类型的笑,其中一个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两条腿并拢在一起的小女孩特别有趣,笑得太厉害了都要尿出来了,描述得非常形象,是孩子模仿次数最多的一个画面,一边做,一边笑。
对于放屁这件事,孩子也是很执着的:“我可以放屁么?”
“最好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放屁哦!”
孩子却一边笑一边把小屁股撅到我面前,用嘴巴模仿放屁的声音。
写在最后:有用,能解答孩子问题,是父母的好帮手
内容上,《人体外》回答了这些问题:
“感官如何带我们认知外部世界?
柔软的皮肤和头发竟可以保护人体?
不经意间的一呼一吸能交换多少气体?
外界食物怎样被身体消化吸收?
为什么我们要喝水?
……
当然,还有为什么逗哥要站着尿尿,我要坐着?屁是从哪里来的?
孩子的好奇心爆棚和难以回答的灵魂拷问,《人体外》会为我们的宝爸宝妈提供科学有趣的答案,让我们苍白的解释变得有据可依。
强烈推荐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