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是《读懂孩子的需求:技能发展需求》
老师首先讲的是犯错,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都不可能避免。试想,无论是生活中还是事业中,处处都有我们犯错的身影,每个错误都让我们羞愧难当,甚至是痛不欲生 。一个有足够的民事行为能力,又是健全个人尚不能周全,更何况一个发育未全的孩子!我们对孩子所有的希望其实真的都是高于孩子的能力的。一件看起来特别简单的事情,可是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好难,毕竟他没有我们的见识和胆识,他有的只是空白和家长们的不停催促。我还记得孩子幼儿园学习游泳的时候,第一次下水,玩,她很在行,因为有很多认识的玩伴。可是做起动作来就特别难,我一直觉得她在偷懒,一直觉得就是她不用心,她在我心里完全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践行老师交给的动作,可是她却不时偷懒玩会,不时就溜出我的视线。我很恼火,把她教导跟前,噼里啪啦训了一顿,幼小的她不敢反驳,只是受抓池壁满眼泪花地看着我。我内心竟然美有一丝后悔,还觉得自己都是理,觉得自己都是对的。后来,慢慢看到孩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认真了很多,学习速度也很快,孩子又愿意或者是迫于我的淫威不得不吃苦,一直得到老师的表达杨和嘉奖。是啊,她在当时是年龄最小的孩子,学的无论是动作还是速度相对来说都是比较优秀的。我以为我的吼叫管用了,收获了。可是真的到后来才发现,那通吼叫其实已经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一直在她的心里生下来根。这也是我在后来学习游泳的时候才知道的。
孩子假期一直学,老师看我一直陪伴,就劝我一起陪着孩子学。我也很想试试,就加入了。我实际上怕水,因为差点两次溺水。第一次下水,才没膝盖,我差点没爬起来。再后来的学习过程中才知道,每一个动作做起来真的很难。很难在水中做到协调,尤其是呼吸跟不上。而且好累,一上午的课出来,直接腿就像灌铅一样重!以前老师每每这样说,我都不服气。自己学习之后就明白了,为甚么孩子会偷懒,为甚么孩子会悄悄溜出视线。太累了,真的需要休息。老师又足够负责,一会就催大家练习,我到后来会了之后,练习就慢下来,不能跟上孩子们的脚步。年龄也大了,真的是明白了。我找到孩子说明了一切,孩子来了一句:“这回你不用说我偷懒了,是真的很累。”我的感同身受和道歉换来了孩子谅解,之后孩子一直跟奶奶讲这件事情,我才明白我的理解解开了孩子身上的结,虽然也有伤害但是不至于一直是问题。可是,在生活中,尤其是学习技能的时候,哪有那么多机会我们家长可以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催促和埋怨,最后孩子的低头和大人的威逼胜利结尾。
这就是为什么老师一直讲需要共情的原因,我们家长用眼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讲问题,其实不知道的是孩子的身高在那里,她能欣赏的她那个范围内的风景就很好,没必要非得拔高,让孩子跟我们一样焦虑一样急促!这就是孩子有时候说不知道,我们以为他在敷衍,其实是真的不知道。我们应该放下身段,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他该有的年纪面对该有的问题,为什么非得为了你的面子而让孩子活在无尽的苦海中。童年不应该是多彩的吗?我们的焦虑其实有时候是源自我们的无能。我们无能为力改变现状,就期望孩子能够改变,把这样大的压力压在一个孩子身上,真是有点过分。他是一个有生命独立的个体,他有自主权决定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要从旁辅导即可,而不是由你来读掌舵,完成你的航向。
那我们如何帮孩子去学习发展技能?老师给了两个建议:一个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孩子内心得认可这个事情,自己愿意去做。就是需要唤醒内心的渴望,然后又有指向就是有兴趣能把这个做好,再有就是坚持。持之以恒,没有不行的事情。老师也是举例游泳的事情,两对父子,一个父亲指着别人对孩子说:“你看看人家游得怎么样怎么样,你快去。”另外一个父亲二话不说,跳进水里,孩子也高高兴兴地跟着跳进水里。哪个孩子学得快?毫无疑问,第二个孩子。父亲的跳水动作飒爽有范,直接唤醒孩子内心的渴望,有乐趣就有兴趣,有兴趣就有成就感父亲陪伴强于说教。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带来的成就感,就会成为爱好特长,然后就成为良性循环。家长不唠叨,不要让这件事变成一件讨厌的事情,就会好很多。第二,就是重复是毕竟之路。任何一项技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经过更多更强的重复性练习,我们不能只关注结果,需要在过程中也要鼓励,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而不是一直抱怨,一直苛责。苛责只会让孩子的心处于冰天雪地,得不到温暖。我们要做阳光、雨露,坚定的支持鼓励孩子,让在学习技能这条路上坚定执着变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