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A7cc之后我决定还是要入手一部A7经典版。在闲鱼挑挑拣拣,最终多花两百多块下单了一部未拆封的全新机。
拆封、开机对近期的我来说并不新鲜,也多次懊恼自己是不是太过败家。但打开A7的新包装、进入桌面的一瞬间,我感到一切都值了。
——比A5pro更大一号的黑白屏,即使关闭前光,在灯光下依旧黑白铮铮、清晰到“跃然纸上”,配合出厂原装膜,若隐若现的黑白颗粒,真正的纸质视觉效果。——从没有一次开箱带给我如此的宁静而喜悦。
我也渐渐明白为什么自己用不好文石note3。或许开放系统正是文石的卖点,但起码对我来说,一部大个儿墨水屏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功能。既然连iPad对我来说都只有看视频、听网课的功能而已,那么一个高价的、开放系统的墨水屏平板带给我更多的是“如何让这个钱花得值”的困惑。
我对墨水屏的“智能”需求,正是一部手机大小的设备。这也是为什么文石poke3挺好的一部阅读器,我却横竖用着不顺手的原因。它的大小或许合适,也是开放系统,但配置又偏低了,用起来太吃力。
后来又随手买了一部二手掌阅smart Xs。这部“无心之机”再一次带给我意外,带给我“享受阅读,本应如此”的感慨。
用过墨水屏设备的朋友一定都有这样的感受:传统的对称设计的电纸书,要么用手指大力捏住边缘、要么用两只手整个捧住机器来阅读,而且返回、上下翻页的时候都要跨过整个面板操作,还需要动用左右手一起配合,远远称不上惬意——这也我要买一部A7的理由之一,因为手机的宽度是一只手掌握得住的——而这部Xs几乎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多了一快可供握持的手柄和两个按键,却极大地改善了阅读时的身体体验。我把上下按键分别设置成返回、上翻页(下翻页时用拇指稍微伸直,触击屏幕边缘即可),这样返回、上下翻页这些频率较高的操作统统用一只大拇指就能完成,解放了左手,才真多可以“慵懒”地享受读书。
我也明白了以前盲目贪求“一步到位”地买smart X、note3这种旗舰并不切合实际。他们外形、重量、功能,决定了其主要适用场景不是“慵懒地读书”,而是办公。
最近掌阅、文石都发布了多款新品,知乎上一位答主的话深得我心。他说,电纸书的初衷只是读书,本身对硬件的要求并不高,也无需频繁地更换机器。现在的国内电纸书行业,似乎是模仿手机行业,走上了硬件的“军备竞赛”的道路。天花乱坠的功能、配置,对于真正改善阅读体验的,不知有多大的用处?
这或许也是我出note3而留smartX时的另一个潜在心理吧:掌阅有更大的书库,而smartX能带给我更纯粹的体验。
啰啰嗦嗦地写了三篇关于墨水屏设备的琐碎“日记”,其实并不清楚自己动笔的目的。或许时因为,墨水屏设备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存在,我曾经乐此不疲地探索其间,也有些心得或者吐槽,想要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