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
赫尔曼·黑塞
13个想法
婆罗门之子
>> 悉达多,俊美的婆罗门[插图]之子,年轻的鹰隼,在屋舍阴凉处,在河岸船旁的阳光中,在婆罗双林和无花果树的浓荫下,与他的好友,同为婆罗门之子的乔文达一道长大。
>> 他爱悉达多的目光和仁慈的嗓音;他爱他的步态,他行动时的优雅完美。他爱悉达多的一切言行,但更爱他的精神,他崇高激昂的思想、强大的意志和高贵的使命感。
>> 他充满渴望的精神容器仍未盛满。洗礼虽善,但那只是水,不能洗涤罪孽,满足焦渴的灵魂,抚慰畏惧的心灵。向诸神献祭和祈祷固然好—— 但这即是一切吗?献祭能带来幸福吗?诸神又当如何?创世的果真是生主[插图]而不是阿特曼?那唯一的、孤独的阿特曼?诸神不是形同你我?他们被创造出来,同样受限于光阴,同样命运无常,终有一死?那么向诸神献祭,是善和对的、明智和高尚的作为吗?除了阿特曼,还有谁值得去献祭,去尊崇?可阿特曼在哪里?去哪里找它,何处是它的居所?它永恒的心房在何处跳动?难道不是在内在的“我”中,在每个人坚不可摧的内心深处跳动吗?然而这“我”,这深处,这最终的阿特曼在哪里?它不是筋骨和肉体,不是思想和知觉,如智者们教诲的那样。它在哪里?哪里另有一条迫近“我”,迫近内在,迫近阿特曼的路?一条更值得寻找的路?啊,没人能指明这条路。没人认得它。不论父亲、老师还是智者。即便在颂神祭歌中也无从寻得。哪怕婆罗门及其神圣之书包罗万象:创世、语言的起源、饮食、呼吸、感官秩序,诸神的作为—— 它确实极为渊博—— 但它如果不知晓那最重要的、唯一的东西,了解上述这一切又有何意义?
>> 诚然,梵[插图]即真理—— 顿悟真理之人日日前往天国世界。
>> 唵为弓,灵为箭,梵乃箭之靶,当不懈地射中它。
>> 。他们是去朝圣的苦行者,不老也不年轻。憔悴、消瘦,几乎全裸的身躯被阳光暴晒得焦黑,尘埃和血迹布满肩头。他们是人类王国的异乡人,骨瘦如柴的胡狼。孤独、绝尘,与世界为敌。一种由无声的激情、不惜一切去献身、无情的肉体灭绝构成的灼热气息回旋在他们周身。
>> 他从朋友不动声色的容颜上读出决绝。他的决心已似开弓之箭。乔文达意识到:时候到了,悉达多要去走自己的路。他的命运即将萌发。不仅是他的,也是他乔文达的命运。此时,他的脸色如同干枯的芭蕉壳,越发苍白。
沙门
>> 一切都是欺骗,都散发着恶臭,谎言的恶臭。一切欲望、幸福和优美皆为虚幻。一切都在腐朽。世界是苦涩的。生活即是折磨。
>> 以深思之精神,纯粹之精神,沉浸于阿特曼中之人,胸中之极乐难以言表。
觉醒
>> 意义和本质绝非隐藏在事物背后,它们就在事物当中,在一切事物当中。
迦摩罗
>> 他看见太阳从密林覆盖的山峦间升起,又从远处的棕榈滩落下。他看见星罗棋布的幽蓝夜空中,畅游着一弯小船般的新月。他看见森林、群星、动物、云朵、彩虹、岩石、野草、花团、小溪与河流。清晨的灌木丛中闪耀的露珠。远山微蓝苍白。鸟儿和蜜蜂歌唱。微风吹过麦田窸窸窣窣。这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一切历来如此。日月相推,河流奔涌,蜜蜂嗡嗡,亘古不变。
>> 流光魅影在他眼中闪耀,星辰月亮在他心中运行。
唵
>> 一切未受尽的苦,未获得的救赎都会重来。苦难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