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职称评定在我国的教育、科研、医疗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职称评定是对专业人员的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进行评价和认定的制度,它旨在激励专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职称评定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导致它逐渐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和意义,甚至成为一种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是指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的做法,它是一种消极的、虚假的、浪费的现象。在职称评定中,形式主义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职称评定标准过于死板和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例如,对于教师来说,职称评定往往只看论文数量和质量,而忽视了教学水平和效果;对于医生来说,职称评定往往只看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而忽视了临床技能和服务态度。
职称评定过程不公开透明,存在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的空间。例如,有些单位或部门会通过内部推荐、关系运作、金钱交易等方式干预职称评定结果,让一些不符合条件或水平的人员获得高级职称;有些单位或部门会通过划分指标、设立门槛、限制竞争等方式垄断职称资源,让一些符合条件或水平的人员无法晋升职称。
职称评定结果不与待遇挂钩,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例如,有些单位或部门会给予高级职称者过高的待遇和特权,导致他们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有些单位或部门会给予低级职称者过低的待遇和尊重,导致他们失去信心、不愿努力。
这些形式主义的现象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着不利的影响。对社会来说,形式主义会降低职称评定制度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形式主义会影响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降低学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形式主义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增加社会成本和负担。对个人来说,形式主义会扭曲专业人员的价值观和目标导向,使他们追求虚名而非实绩;形式主义会损害专业人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感到不公平而非自豪;形式主义会阻碍专业人员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使他们失去动力而非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反对职称评定中的形式主义,推动职称评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完善职称评定标准,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和适应多元化。例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和岗位职责,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权重,综合考察专业人员的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而不是一刀切地以论文为唯一标准。
规范职称评定过程,使之更加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例如,我们可以建立健全职称评定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加强对职称评定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严厉打击和惩处职称评定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杜绝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
调整职称评定结果,使之更加与待遇挂钩和有激励约束。例如,我们可以根据职称评定结果,给予专业人员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职称评定结果,给予专业人员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他们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社会责任。
总之,职称评定已经成为一种形式主义,它对社会和个人有着不利的影响。我们应该反对这种形式主义,推动职称评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与待遇挂钩、有激励约束,从而激发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