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讲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
有一天爸爸在公司被主管责骂了一顿,心里觉得很憋屈,回家吃晚饭时,狠狠地批评了妈妈做的饭菜实在难以下咽以泄心中怨气,妈妈觉得莫名其妙,转身看到孩子正在看动画,怒火中烧,便给了孩子一巴掌,命令孩子回房间写作业,孩子很无辜,情绪无处发泄,看见家里的小狗,于是抬腿给了狗两脚······
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
我们看到了什么?
看到的是无形的痛苦,有形的愤怒。
愤怒往往通过迅速膨胀的情绪转化为外在的攻击行为,攻击的对象往往是比自己更弱小者,也就是所谓的弱势群体。
社会和生活,能将强大的人养得更加壮实,也能将弱小者吃得骨头都不剩,这是生存的丛林法则,不关乎道德,只关系到人性,从来如此。
当我们将情绪幻化成一把刀一柄剑,挥向别人,在获取暂时快意的同时,伤害了别人,也痛苦了自己。
而痛苦是一种无能的愤怒,是一种骨子里的自卑使然。
我的一个朋友A,闪婚,和丈夫在一起15年了,育有一子。
她,表面上幸福美满,其实过得一地鸡毛,每次见面,脸上早已打上了“痛苦”的烙印。
在A的诉说中,我了解到,结婚前十年,因为丈夫是军人,平时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极少,倒还相安无事。
五年前,丈夫转业到朋友的城市,A也由一名人民教师摇身一变成为一位国家公务员,本该是美事一桩,别人羡慕都来不及,但是谁也没意料到,自此,A的痛苦程序正式开启。
她说,家,从此以后,成了她的审判台,而审判员正式那个被她称之为丈夫的男人。
她说,如果她一人,或者和孩子在家,她觉得全身轻松,一旦丈夫在家,她就紧张、压抑。因为,她不知道,什么时候丈夫会火山爆发,会无端地指责她,地没打扫干净,孩子没管好,饭菜做得不合口味,如果A稍有不满,甚至会招致一顿皮肉之苦。
A有时候被打得鼻青脸肿,不好意思出门去上班,只好向单位请假。
偶尔有人问起,也是搪塞着。
她也曾想过离开这个男人,但因为孩子,没有实际行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离婚的勇气。
她痛苦,但这个世界上的痛苦并不是毒药,毫无滋味,所有的痛苦其实都绑着那么一丁点糖,而且,有时还回味无穷。
走不出的女人舍不掉的不是那个人,也不是不痛苦,而是那点糖。
A当年,闪婚,不是因为爱上了自己的丈夫,而是她知道这个男人会给她想要的东西,比如工作。
因为,她一开始就不喜欢当老师,曾经闭门苦读考研,无果的情况下,和这个男人见了两次面后下,闪电般的领证了,她毫不犹豫的把自己交付给了这个陌生的男人,其当年的举动多少有点让人侧目。
前年,偶然路过A的城市,我和另一友人相约和A一起吃顿饭。
饭局最终敲定在A的家中。
在她的家中,我也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兵哥哥,一个清瘦,有点秃顶的男人。初次见面,我并没有在那个男人身上感觉到A口中的那种蛮狠,彼此礼节性的寒暄后,他进入厨房,和A一起准备午餐,倒像个居家好男人。
不一会儿,我和友人感觉到厨房里的两口子,在刻意地压低着嗓子为某事争吵。
后来了解到,原来做丈夫的一进厨房,就开始指责妻子做的粉蒸排骨那道菜,一会儿是排骨没蒸透,一会儿是米粉没入味,完全是用高级厨师的高标准在要求自己的妻子,而A尴尬地立在厨房,接受丈夫嘛哩嘛哩哄,不停的轰炸,只差没有被丈夫直接扔油锅而已。
最后,那顿饭,吃得沉默而紧张。
还好,吃饭的途中,A的丈夫接了一个电话后,他快速地扒了几口饭,夹着公文包出门了,当他噹地一声关上门的刹那,我们的心也终于放下了,欢声笑语渐渐回荡在餐桌上。
A的丈夫也不是什么坏人,是自卑。
他在单位不被重视,所以渴望在家中得到认可,在妻子心中树立威信,从而达到掌控妻子的心理需要和补偿,于是,他总在找妻子的茬子,在发泄自己的情绪,甚至攻击自己的妻子。
作为丈夫的他,是痛苦的。
而痛苦的背后是一个男人的自卑和无能。
家,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也是一个情绪的集散地。
好的情绪,营造的是轻松、和谐、幸福和舒适;坏的情绪,制造的是痛苦、紧张、焦虑和压抑。
心理学家认为,一般来说,男人在狭小的空间里竞争意识会增强,并产生攻击性,女性则反之。
有人做了一个实验:
将男女分别分成4人一组,每组先后进入人均占地5平方米的房间和人均占地18平方米的房间里,如果每组的4个成员互相合作,每人将得到4美元,如果互相竞争,胜出者将独自获得16美元。
结果,女性在狭小的空间更容易合作,而男性则更具攻击性。
所以,如果作为妻子的你,如果想和你的丈夫沟通,向他说一些不愉快的话,尽量选择宽敞空旷的地方,这样或许可以消减他的愤怒,平复他的情绪,从而让你更好地交流沟通营造和谐的关系。
痛苦、愤怒和恐惧经常同时出现,那些充满力量的愤怒,往往伴随着虚弱的恐惧,其背后隐藏的是对爱的渴望。
痛苦、愤怒和恐惧就像一座座乌压压的森林,只有每一个人心中的爱和清明的灯火才能照亮这恐惧的阴霾。
如果,痛苦是无能的愤怒。
那么,爱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密钥。
好好地去爱吧,因为痛苦,爱才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