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3年起,春晚就像年夜饭一样,成了大部分中国人的精神食粮,对于好多人来说春晚对他们来说就是成长的见证,也有好多人从来不看春晚,觉得乏味无聊,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春晚在春节中所占的地位,春晚过后,评论春晚的话题总会登上各大网站的头条,有褒义的有批评的,不管怎么样,话题本身就证明春晚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
我是87年生人,父母本身就是春晚的忠实观众,耳濡目染之下,自己也就跟着看了这么多年,从最早的黑白14寸电视机,到后来的彩色14寸电视机,到后来的大屏电视机,到现在的液晶电视,记忆中的春晚的模样也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我出生在农村,早些年父母做生意挣了一些钱,成了胡同里最早买黑白电视机的人,当时我还小,模糊的记得当时大年三十晚上家里总是有一票人,父亲是个爱热闹、爱面子的人,麻将桌一摆,屋子里总是有点水泄不通,母亲则是有点爱干净、喜欢安静的人,怎奈何家里的人总是不请自来,三十晚上母亲总是忙的不亦乐乎,但并非心甘情愿。
后来黑白电视普及地很快,家家户户都能看上电视了,三十晚上家里来看电视的邻居就很少了,其实父亲还是想约朋友在家中打打麻将的,但是母亲并不是喜欢热闹的性格,这样一来,家里来串门的人就渐渐少了起来,一家人在家里看春晚的感觉也不错,当时春晚里的好多歌曲我都能哼唱了,这跟家庭熏陶应该不无关系的。
大约在我五岁的时候,家里买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这是一台牡丹牌的彩色电视机,可以说这台电视机陪伴了我整个童年,这也是胡同里第一台彩色电视机,丰富的画面,高清的成像效果,立刻引来了邻居们的围观,人们都在纷纷感叹,还是彩色电视机好啊!你看里头这小人跟真的一样!也是从那台彩色电视机开始,我开始认识春晚里的一些明星,比如歌唱家李谷一,相声大师马季等等。。。。。。
自此以后,三十晚上家里的邻居又多了起来,人们都想看一看彩色电视机上的小人儿到底是啥样的,家里又忙活起来了,我的性格介于父亲和母亲 之间,我觉得要是邻居们不抽烟的话,热闹一点挺好的,可是每年大年三十晚上都是乌烟瘴气的,我深深的怀疑我的慢性咽炎就是这么落下的病根。
再后来,邻居们的生活水平都上来了,可以说我们家是没落了,老爸在接连的生意中都不是很顺,把之前赚的钱都赔进去了,为了还做生意欠下的贷款炸起了油条,那段时间也是我心情比较灰暗的时候,可以说春晚的记忆基本上都在我们家那个四四方方的14寸牡丹牌的电视机里边了,还是应验了那句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段时间我真的害怕带同学去我们家,因为邻居去我家经常说的这句话是“这电视实在是该换了啊!”
说这话还真不是虚荣,因为邻居家的电视都已经升级到25寸以上了,我们家的电视还在14寸的水平上,收台当时已经不稳定了,一言不合电视就会跳台,还需要借助牙签,螺丝刀等工具稳定按钮,相信用过这款电视的一定有同感,用的时间长了就会出这种问题。
再后来,我就上初中了,原本可以在本地上初中,结果当时选择了离我家10公里以外的学校,当时候那个学校还是择优录取的,我参加入学考试成绩差5分,本来家庭条件就比较借据的我不想去上的,但是在父亲的一再坚持下,我花钱进了学校,没想到这住宿的开始就是半个意义上离开了家,初中,高中,大学,到后来定居市里,与老家的距离也渐行渐远了,直到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们家仍然是那台14寸的牡丹牌电视机,现在回家最长的时间也就是过年的时候了,在我心里春晚就意味着陪伴,只不过现在已经物是人非,我的父亲在2013年的时候因脑部恶性肿瘤与世长辞,享年60岁,那一年 我真正长大了,真正知道了责任,也知道了钱在关键时刻的作用,父亲这一生也算是人生意犹未尽吧,不过父亲的后半生大多是不如意的,我猜想天堂里的他应该会比人间幸福,现在,母亲就是我心底的牵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相信我同样也是母亲的牵挂吧。
大学毕业后,我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市里买了房,聊以慰藉的是母亲,觉得孩子有出息了,其实真正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不过让母亲安享晚年就是我能做到的最大孝道了。
2020年春节我依然在老家陪着母亲看春晚,只不过母亲不再年轻,我也不再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