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曰』就是孔子说,『出则事公卿』,这个「出」就是出来为国家办事。当时就是出仕的意思,出来做官,办政治、办政事,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这叫「事公卿」。公卿是长官,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为人民服务,替国家办事就是为人民服务。『入则事父兄』,「入」就是在家里,就像《弟子规》讲的「入则孝,出则悌」。入和出,入是在家,出是出门在外。在家里事父兄,这个事是事奉,对于自己的父母兄长要事奉,这是孝悌,行孝悌之道。
这两桩事,「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这两桩事,其实不要把它看为是两件事,是一件事,为什么?存心是一样的。在家里你如何对自己的父兄,你出外就如何对待公卿就行了。家里有孝心的人,出外就有忠诚,所谓「忠臣出孝子之门」。忠心跟孝心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只是对待的对象不同,对父母那是孝心,对长官、对公卿、对国家、对人民那是忠心,那个是一条心,叫移孝作忠,你只是换个对象,心还是一样。这个心是什么心?就是仁心,就是爱心,我们现在简单的讲就是爱心,孔子讲的是仁。为仁从哪下手?就是从孝悌下手,所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家里把孝道做好了,孝心养成了,你出去外面,自自然然你就能够有忠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你这德行就能做出来,德之本就是孝。悌也是孝,悌是孝的一个扩展,对待自己的兄长、兄弟就是悌道。你了解五伦关系里面所谓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这五伦关系里面,我们都是用这一个心,什么心?孝心。对父母就是孝,对兄弟就是悌,悌也是孝,所谓兄友弟恭、父慈子孝,这都是一个心,也是爱心,也是仁心。对夫妇,自然就是夫义妇听,夫妇相处之道还是个爱心,这个爱心跟孝心没两样。对君臣而言,君仁臣忠;朋友之间,朋友有信,这都是爱心、孝心的展开而已。所以一个出,一个入,我们就可以看到,出、入都是不二的,都是一个心去面对。
『丧事不敢不勉』,这是讲的办理丧事,父母、亲人,或者是国君过世,办丧事,不敢不勉力而为之,就是尽心尽力要做到圆满。《孝经》上讲的,「祭则致其严」,祭祀要极尽庄严,「丧则致其哀」,要尽我们的哀思。所以办丧事,我们要以最至诚的心去办理,表达我们的哀思,我们的怀念,我们的感恩,祭祀也是要庄严,这是我们的诚敬心,也是孝心。对于祖先,对于过世的人,不敢忘记恩德,这就是孝心。为什么?他们跟我们还是一体的,孝就是代表一体。你看那个字上面,上面是「老」字,下面是个「子」字,老、子合一,老一代跟子一代合成一体就是孝。现世的人跟我一体,过世的人还是跟我一体,实际上,事实真相也是一体,没有分开过。这个我们学了佛法就知道,都是同一个心性出来的,同一个心源,当然是一体。所以孝心就是最符合这个事实真相的德行,叫性德。你能行孝,你能够回归自性,回归到这一体上来。
『不为酒困』,就是不受酒的困扰,喝酒不能醉。儒家没有禁酒,但是绝对不允许你喝醉。如果年纪轻的就不能喝酒,你看《弟子规》上讲的,「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佛家就戒得比较彻底,酒是大戒,五戒当中,杀、盗、淫、妄、酒,酒就是一个大戒。为什么?酒能乱性,让你失掉智慧。智慧一丧失,烦恼习气现前,「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全都做不到,一个人都胡里胡涂的,什么事都做不好,而且饮酒丧智,他这个诚敬心全都没有了,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哪有个诚敬心?所以酒会困扰人。
夫子讲了这四条,可见得这四条非常重要,为了加强语气,夫子还在这里最后说,『何有于我哉?』这是讲,我能做到哪一桩?这四桩事情,我哪一桩做到了呢?这个「何有于我哉」,就是我都没做到,很谦虚,不敢承当。当然,其实夫子已经做得很好,但是他为什么还要说「何有于我哉」?这个意思,一方面提醒我们注意,这四个事情不是小事,是大事,你要不用心去做,你往往做不好。所以连夫子自己说我都没做好,提醒你,你能做好吗?你要不用至诚、诚敬的心去做,你怎么能做得好?提醒大家不能够忽视,所以这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