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书中分析的,人性的懒惰或许也是人的一种“天赋”和本能,一转眼发现5个多月没有写像样的读书笔记了。之前几本书读来也很有趣,但是始终提不起好好整理的兴趣。这次出差路上读了《无条件增长-必然增长的十大规律》,却不由地提起笔来。正可谓大道至简,作者用简单的十条规律,总结了企业增长需要具备的条件。
产品研发,“1米宽、10000米深”的“钻井”规律首先让我感触良多。如作者所言,如果切换到用户视角,我们就会发现产品与战略的关系其实是对等的。换句话说,产品就是战略,战略就是产品。以十倍力量,做一件产品,而那十倍的力量,不仅仅是自己的一倍力量,还包括要去整合的别人的九倍力量。如果我们要将一个产品做到极致,不但要找准“1米宽的井口”,还得学会断、舍、离,让我们的尖刀产品具有专、精、深的品质。最终,打造出我们自己的爆品。
模式创新是现在讨论得最多的话题,移动化联网时代,“去中间化”及其带来的对企业的挑战,最终将促使我们回归商业的原点与本质-供与需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不断“去中间化”的时代,任何不能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效能的商业模式,都存在被颠覆的危险,都有可能被产业互联网平台这种“杀手级”商业模式颠覆。互联网(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的魅力已经在B2C行业显露无疑,但是产业互联网却很少见真正“杀手级”的颠覆企业,作者的“四化”路径(在线化、数据化、算法华、智能化)似乎很好的解答了这个问题。在没有完成真正的标准化之前,我们连第一步在线化都很难达到,更不用提对产品、用户、员工和管理进行全面在线化。所以,产业互联网的第一步更多得靠一批真正懂得这个行业的企业来完成。
树不生长则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企业不增长则衰,这是商业规律,增长是企业永恒的追求!而这一切的成长和改变,都来自学习。而且,这一切不是偶然获得的,而是努力后的必然结果。
摘录
1.大道至简:顶尖高手的顶级思维。
2. 14世纪英格兰逻辑学家威廉提出的一个著名原理,叫做奥卡姆剃刀。他认为,把事情变复杂和容易,变简单却很难,一切空洞无物的累赘,都应该被“剔除”。
3.对顶尖的高手,一定是知行合一的高手。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认知决定了思维,而思维决定了最终的外在行为。当我们通过学习,逐渐找到了商业运行的根本原因的时候,我们的认知和思维将会彻底改变,其中包括我们对战略的认知、产品的认知、人才的认知。而思维的改变,将最终导致行为的改变。
4. 树不生长则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企业不增长则衰,这是商业规律,增长是企业永恒的追求!
5.一家企业的经营、管理无论有多复杂,其核心就是十大板块:战略设计、产品研发、人才战略、用户战略、预算管理、绩效机制、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和资本杠杆。
6.在企业的战略设计上,有一种思维叫“以终为始”,即以终点作为开始。以终为始的思维告诉我们:企业的战略设计,从一开始就要确定一个高原目标,定标必须志存高远。
7.如果切换到用户视角,我们就会发现产品与战略的关系其实是对等的。换句话说,产品就是战略,战略就是产品。
8. 企业做不出爆品的真正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产品不聚焦。所谓十倍的力量,其实就是全部的力量,不仅仅是自己的一倍力量,还包括要去整合的别人的九倍力量。
9. 如果才能在产品的品质上建立更高的标准呢?我们长期实践的一个方法就是马尔科姆.格拉威德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
10.一位真正懂得管理的企业家,是不会将每天的60%的时间花在工作上的,而是花在人身上。
11. 在商业世界里,要复制的永远是人才,而不是产品。
12.创业之后,我依然坚持学习。总体说来,我的学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每天学习三小时;第二,每周给团队讲课;第三,每个月出去上课。
13. 公司要求高管每年至少要读完50本经管类的书籍,还必须写下自己的读书笔记并在公司每周的读书会上进行分享。
14.既然人才的复制速度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设企业的人才生产线呢?我们首先需要明白这么一个逻辑:企业的成功源于员工的成功。因此,企业的人才生产线建设,就是要想办法帮助员工成长。
15. 当我们做调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不少年产值低于1亿元的企业都倾向于选择大众市场。仿佛像有着很多鱼的大海一般。但是,就在大家扑下去的那一瞬间,鱼早就游远了。企业只为一部分用户服务。
16. 企业的收入还是比较容易被算出来的,难的是计算成本。一碗过桥米线的最终成本竟然可以达250项。
17.所谓动机,就是一个员工选择这份工作的理由;所谓动力,则是这位员工持续工作的理由。员工的动力、动机问题之所以存在,其根本原因依然在于人性。
18.人性的动力和动机其实就是四个字:趋利避害。所谓的利,就是快乐;所谓的害,就是痛苦。
19.我们所讲的绩效机制不仅仅是一种机制设计,还是一套管理体系,称为绩效飞轮。
20. 这样的绩效设计,其最终目的不是奖励和惩罚本身。我们只是利用人性中趋利避害的特征,通过重奖重罚、双管齐下的方式,达到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21. 企业要想成为行业第一,绝对不能走“薄利多销”的路子,可以多销,但必须拥有较高利润。想要通过立体作战实现多销,就必须有雄厚的资本作为支持,这自然离不开利润的长期积累。
22.移动化联网时代,“去中间化”及其带来的对企业的挑战,最终将促使我们回归商业的原点与本质。商业的本质其实就是供与需之间的关系。
23. 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不断“去中间化”的时代,任何不能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效能的商业模式,都存在被颠覆的危险,都有可能被产业互联网平台这种“杀手级”商业模式颠覆。
24.企业家更要懂得股权思维与资本思维,因为它们属于商业领域的顶层设计,是经营管理之源。
25. 挣钱、赚钱和生钱,正好代表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三种思维:商业思维、资本思维和股权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