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时间:2017年4月30日上午八点半到九点半
家访对象:hjn、父母和姐姐
家访背景:状态欠佳,成绩不理想,有时有作业和纪律问题。
家访情况:
学生家里和后院里种了很多植物,有吊篮、枇杷、桃、李子、樱桃,整个家离显得一片生气,养了一只雪白的小狗,狗窝就在学生屋子里。姐姐婚后已搬出去住,今天也特意赶来。平时姐妹俩交流比较多。父母说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给她找好的辅导老师,时常关注她的学习。
她目前的成绩不太理想,也比较缺少自信,她的学习计划还不够科学合理,执行的还不够好。上课效率不够高,有时说闲话,容易受到旁边同学的影响。副科复习任务总是积攒,虽然每周都会在周考前的下午复习,但是三周考一轮,一个下午是复习不完的。数学物理不好,平时做数学作业时间很长,可能达到三节课,这样就没有复习的时间了。学习效率不高。时间观念有待增强,早上闹钟响了起不来,家长每天要叫几次,每天上学的路上都很赶趁,早饭就在车上吃。
和同组同学一起组织了前两天的家长会,表现很好,虽然过程很累,但是在团队合作的过程收获很多。
家长担心孩子跟不上,两年学三年的课,时间很紧张。其实跟不上的只是个别,我们的节奏是学了就考,目的就是提醒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这比考前专门抽出很长的复习时间要好,不少中招考试录取来的学生到最后也往往比不过少儿部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潜力很大,目前我们实行的模式是前四年抓学习的同时发展综合素质,最后一年抓应试。
给孩子的建议:
1、做好自己的计划,提前复习,重视平时的过程,每天复习,不把任务堆积到考前。
2、数学的学习可以多问老师同学。
3、按照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按部就班,扎扎实实往前走。
4、上课的时候别的同学活跃,你不要被带跑偏了。
5、主动养成自己早起的习惯。听到闹钟就起来。
体会:hjn是家庭培养出的一个优秀学生,父母付出了很多,孩子从小的学习习惯也是不错的。后续成长还需要更稳定的动力源,可以通过阅读、集体感召、老师同学影响,激发内在的动力,逐步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中学生。
家访时间:2017年4月30日下午三点到四点半
家访对象:xkp和父母
家访地点:卫辉城关某小区
家访背景:住校后缺乏父母的耳提面命,有时贪玩,上课不专注,成绩不稳定,执行力欠佳。
家访情况:
家里的房子平时父母住,孩子住校。家里很整洁。父母分别是公务员和教师,父母从小重视教育,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优质的学习条件和环境。爸爸是北师大毕业的,后来去了政府部门,全凭个人能力。孩子的姥姥也是知识分子,现在还可以教孩子,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了全县第二。
孩子考进少儿班非常幸运,父母都很想让孩子进入好的学校来学习,相比较起来,觉得少儿班的教育还是最好的。爸爸对少儿部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素质很肯定,这次的家长会,前不久的外出社会实践都是很好的活动,孩子回来后很兴奋的跟家长说活动的收获,分享自己组织家长会的感受。
孩子上学期开始的几次成绩不好,家长抓得很紧,害怕他对自己有了比较低的定位。妈妈上学时成绩很优异,小学数学奥赛题可以教,八年级的数学也带着他学过了。爸爸寒假教他物理。一开始让他做很多的习题,后来改进方法,要求必须认真完成学校的习题,家长每周检查,每天中午晚上各打一个电话。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成绩上升很快,期末的时候已经到了三四十名。过年前的假期比较多,他基本上没出来玩,有一个三天假期,他的学习时间每天都达到了7个小时左右。整个寒假都在家里学习,预习了八年级的很多知识,把习题也提前做了不少。这个学期开始以后很多次考进了前三十。
期中考试有所下滑,学习的状态不够好。受环境一定的影响,每节课都要说几句闲话。家长引导他学习别人长处。上中学后开始住校,在宿舍自我要求不高,晚上放学后的时间大多浪费了。
家长虽说每天打电话,但还是有些学习情况了解不到。比如这次期中考试前,孩子的复习不够到位,但是家长无法了解到。为了了解孩子学校学习情况,家长加了两个的qq,但是两个学生都是只说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学习的整体情况还是不够了解,家长感觉有点鞭长莫及,工作调动或者在市区租房都不现实,只能靠平时的关注。
家长鼓励孩子说,对自己的定位要准,目前就只是中等学生,还是副班长,要在中等学生里起到带头作用,带动班里的中等生往前冲,中间这一部分的成绩提上去了,班级的成绩才能提上去。
家长对于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家长也给出了建议。
给孩子的建议:
1、加强自己内心的力量,不要被别人带偏了节奏。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内心必须清醒。要始终对自己说:我跟别人不一样。不仅代表自己,某种程度上也代表卫辉。
2、做好自己的学习规划,并且坚决执行。
3、回到宿舍后,不管别的同学在做什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努力是一个基本原则,晚回宿舍一会儿,复习一下当天所学的副科行不行?回到宿舍,安静地看会儿书行不行?时间长了,学习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体会:家长很用心,懂方法,有要求,家庭教育环境不错。同时也给孩子一定的时间。住校后,需要一个适应阶段,这个阶段早一点适应比他到了大学再适应要好。最重要的还是孩子内心的成长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