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自己的日记,已经是两年前的了。之前有一段时间每天都坚持得不错,后来落下了,这一落下,要捡起来似乎有些困难,总给自己找借口。总想有个好日子,其实当下就是最好的开始,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今天行动起来,先完成再完美。
今天闹钟响,没有立即起床,因为昨晚睡得比较晚。不过五点半前也醒了,最近天气有点冷,有倒春寒的感觉。想到各个平台的老师一直的坚持,意识到自己要离开马上暖和的被窝,小打卡里打卡,群里问候,开始浏览各个群的内容。
谈股论经QQ交流群王老师的分享《走出舒适区不难》吸引了我,王老师从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实践过的方法,教我们通过训练,提升能力,把自己的内心磨炼得更强大。
1.不拖延的习惯
拖延的习惯从生理上来讲是我们生物的本能——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痛苦分解成1000份,变成可以忍受的程度,那么事情就变得容易了。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表格,叫做“战胜拖延”。每次有想要拖延的想法的时候,就立刻去做,完成任务之后就在表格上+1,当完成1000+的时候,拖延的习惯就根除了。
2.早起的习惯
要培养早起的习惯首先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设定一个早起的目的。制定了闹铃一响就起床的计划,只要在闹铃响后就立刻爬起来,在笔记本上写下+1,如果每次有意识的让自己承受一些不适,时间久了会逐渐提升自己的忍耐力。
3.读经典的习惯
通过使用育心经典137累积法,每天读三样经典,每样不超过十分钟,一天半小时,不知不觉间,轻松坚持了近600天。
4.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是一个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听过的课程,每次抽出几分钟整理出来,加以思考,总结成自己的话语,时间久了,逻辑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每天坚持写日记要排除各种杂事的干扰才能做到的事,这对专注力也是极好的锻炼。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在育心平台多年,我已经养成早起、读经的好习惯,但还是在不少事情上有拖延的坏习惯,今天王老师的分享让我想到两个点:
1、我们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会有畏难情绪,通过分解任务,事情变得容易了,这就是《易经》所说的: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圣人反复其道提醒我们做好小事的重要。
2、王老师分享的方法是刻意练习里面的,之前买过这本书一直没看,又上网查了下资料,《刻意练习》是一本学习方法的工具书,作者安德森.埃里克森是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另一位作者罗伯特.普尔是位科学作家,他们通过几个心理学实验想验证世界上没有天才只有经过刻意练习的成功人士,“天才”是训练的产物,要成为大师其实是有路径可循的,那就是刻意练习。书中提出了几个概念对指导我们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知道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教育者而言也有重要作用。
书中三个重要的概念:有目的练习;心理表征;刻意练习。
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明确的目标。目标需要具体,可量化,有操作性,有目的地的练习,(育心的教材将音频细分到十分钟以内,科学量化,我们制定计划的时候再根据不同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进行调整,大家就很容易坚持。)主要是“积小为高大”,最终达到长期目标。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诵读经典就是在训练我们心、眼、口一致)。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反馈很重要,有偏差的时候可以及时调整)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2、心理表征是每个人思考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刻意练习的目的就是建立某行业的专家级的心理表征,用专家的角度思考问题。
3、刻意练习不仅仅是有目的练习,它与有目的的练习有两个重要的区别,首先它运用在一个有一定标准可以参照的领域,发展比较成熟的领域。其次,需要一位足够优秀的导师。
以前我写日记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套固定的模式,早起,锻炼,听课有什么内容,如果课程没什么自己兴趣的内容或者当天没听课,我就感觉没有内容写。
其实这就是自己在舒适区里,总喜欢去记录,不太喜欢思考,从现在开始,慢慢培养自己的习惯,每天记录一点点,听课感悟、与大家交谈的所思所想,慢慢学会去记录自己的想法,多思考,多实践。另外不要有完美的执念,哪怕今天我悟到一句话,记录下来,用出来,也好过记录一堆别人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