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中国文化精神宝库中的瑰宝。全书120回,110余万字,卷帙浩繁,历经十载。开卷诗末尾句云: “句句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开篇中另有诗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并非作者故意诉苦,而应当是作者感受的直白,胸臆的坦陈。《红楼梦》无愧为“不寻常”的巨著,书中凝聚着作者的心血,而那些“不寻常”的人、事、物,也就更值得我们去体味、把玩了。
2006年12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注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著 / 胡云复,于天池 编)一书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版本为基础,参照后来各出版社的版本加以精细校勘;注释在旧注的基础上,针对21世纪读者的难点疑点加以修订,文字注释多达5000处,使之更适合当代年轻读者;书中的插图是本书的着力点和闪光之处,正文收录了历代画家绘制的2400余幅红楼梦画卷,注释插图则用4500张,并根据每页情节配置了插图,用图片还原情景,为文字增色。三个板块力求做到随文出图,图注配合,插图与文字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全面立体地展现《红楼梦》文化,力求给阅读《红楼梦》的读者提供一种新的阅读体验。
我们翻开这套装祯精美的《图注红楼梦》,发现第一卷中有总书目,后面每一卷均有独立的目录,每卷最后都附录“本册回目闲章一览”,开篇后每页两旁均配有插图、文字注释和图片注释,正文中间有标号,精美画。图主要是民俗、器物、场景、建筑、服饰等内容,有改琦、孙温、戴敦邦等人关于《红楼梦》的绘画作品;它与正文结合,把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图文并茂提升阅读质量。在此还需提醒读者带上工具(新华字典、能上网的手机或电脑)以备用。
我在读《图注红楼梦》一书序言中觉得这些,正是我们青年人为何读《红楼梦》的原因之一。
《红楼梦》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其中的生活对于当今的青年而言,有的内容真的隔世。单就饮食起居而言,随着城市的改造,四合院的消失,古典园林的衰微,什么山墙,耳房,抱厦,甬道等词汇早已生疏了;随着服饰的西化,什么掐牙、大襟、对襟、小衣,也都陌生了;当今孩子们熟悉的饮食是麦当劳、肯德基,是面包、蛋糕,对于中式的糕点,以至于什么鲞,什么汤,什么羹之类几乎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就婚丧嫁娶等民俗而言,一些民俗的消失和改变对于阅读时所形成的障碍尤其不易觉察且不易解决。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读者还能分清姑表姊妹,姑舅姊妹的关系。《红楼梦》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现在的独生子女之间可能就不容易理解了,由此对于府当权者在婚姻问题上选择薛宝钗而不选择林黛玉的原因在解读上更增添了困惑。从前习惯“中表不婚”,尤其是姑姑、舅舅的子女不婚,如果姑姑的女儿嫁给舅舅的儿子,叫做“骨肉还家,更是犯忌。血缘太近的人结婚,”其生不蕃“这是古代从经验中得出的结论,一直在民间流传。《红楼梦》既需要注释,注释起来,又不是那么省事的。一个典故的出处,一伯器物的形状,要概括而准确地描述,颇为费力。即使极平常的一个词语,在那个具体环境中,究竟怎么理解,也常常不是容易的。本书编一年有余,虽远远不及曹雪芹先生的十载功力。但也有寒冬酷暑之累,索图注文、释义正讹。(摘自《图注红楼梦》序言——应当重视红楼梦的普及阅读工作(于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