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和人工智能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以后越来越多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就好像你我们去超市买东西,称重的收银员现在都不用直接打条形码,直接扫描一下就能跳出来这是啥商品,价格是多少,直接点一下,就称好了。也是节省了很多时间,这个还是很低级的图像识别,以后会越来越便捷,给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
但是,不管什么新的科技,其实都是一把两刃剑,虽然我没有很完整的听完这一本书,也没有很认真的看完,粗粗浏览了一下全文,发现我们对未来要的不是焦虑,而是脚踏实地的开始去学习新的事物。
因为你不懂,会有未知的恐惧,但是就因为不懂,我们要去探索。当更多的人工智能被用在生活当中的时候,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学习新事物。有很多工作会被取代,但是也有一些工作是永远没有办法被机器所取代的。那些人文关怀,人精神上的需要,那些真正的陪伴倾听,人与人之间的链接,找到人的伤痛和需求,去医治人的伤痛,满足人的需求。未来你肯定是一块香馍馍。
在这个数字平台和自动化大行其道的时代,“工作”不但正在减少,而且还在被“微工作”所取代。
微工作就是高技术产业的低技术零工。我总结有这么几个特点,微工资、微技能、微时间、微保障。
微工作和自动化未来有坏结局和好结局,核心差异是工作收入是不是基本生活的前提条件。如果工资的稀缺也会造成物质条件的稀缺,那么社会会被算法这样的自动化技术所主宰,而如果自动化能提供“普遍基本服务”,那么社会就会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当然,听起来很美的后工作时代乌托邦到底要怎么才能实现,比如企业视若至宝的算法如何能成为公共资源,社会还需要更多讨论和尝试才能形成共识。但这首先要建立在能够识破21世纪的新机械土耳其人的基础上,要先看见微工人的困境,才能找到并解决造成困境的问题。
虽然有很多的问题,每个时代,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变革都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可是每一个问题、空虚混沌,都是我们创造解决的机会,我都看成是我们去发挥人的创意的时候,我就看一切都是好的。我发现这个就又回到了创世纪第一章。我们要解决问题,我们是按照老爸的形象样式造的,我们就能去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活出他的荣耀的形象和样子来,所以我觉得未来可期。
所以,满怀期待,等着兴起发光的时候来到,现在就老老实实的,夹起尾巴做人,好好下功夫练基本功,学说话学做事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