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上次讲完故事结构,还有个重要结构——叙述结构。叙述结构有时是和故事结构重合的,更多时候却不重合。常见的叙述结构包括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结构是最简单的结构,也是与故事结构重合的叙述结构。它符合我们对故事最初的认识,常见于各种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包括《西游记》等传统名著。
还有一种常见类型是加个叙述框,先告诉结果,在回溯过去,当下-过去-当下,对过去的叙述仍然是顺叙结构。比如《看不见的收藏》、《诚实的贼》,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产生强烈的反差,使得读者产生很大的好奇心: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造成这种反差?以《看不见的收藏》为例,一战后整个德国社会弥漫着一种苦闷茫然的气氛,但古董商人雷克尼却依旧保持着良好的风度,对生活有信心,为什么呢?故事开始……。在《诚实的贼》中,亚斯提到“诚实的贼”,是贼怎么能诚实呢?这种反差也吊起读者好奇心,吸引你继续往下看。并且,“我”遇到亚斯时,他是个有趣的人,而亚斯回忆初遇里昂时,自己却是找不到活下去的希望,二者也是有反差的。所以,倒叙的一个好处就是把变化前后并排放在一起,让这种反差更加强烈。
还有一种常见类型是加个叙述框,先告诉结果,在回溯过去,当下-过去-当下,对过去的叙述仍然是顺叙结构。比如《看不见的收藏》、《诚实的贼》,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产生强烈的反差,使得读者产生很大的好奇心: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造成这种反差?以《看不见的收藏》为例,一战后整个德国社会弥漫着一种苦闷茫然的气氛,但古董商人雷克尼却依旧保持着良好的风度,对生活有信心,为什么呢?故事开始……。在《诚实的贼》中,亚斯提到“诚实的贼”,是贼怎么能诚实呢?这种反差也吊起读者好奇心,吸引你继续往下看。并且,“我”遇到亚斯时,他是个有趣的人,而亚斯回忆初遇里昂时,自己却是找不到活下去的希望,二者也是有反差的。所以,倒叙的一个好处就是把变化前后并排放在一起,让这种反差更加强烈。
第三种是插叙,就是故事的主干是顺叙结构,但中间会插入一个或多个记忆闪回。这些闪回或为交代背景,或为补充必要的内容、资源,或者是解开隐藏的悬念。
比如梅子涵的《走在路上》,故事主干为1.小远带奶奶去看电影——2.奶奶行动太慢,小远后悔了——3.路上看到卫星接收站,但奶奶不懂——4.奶奶走走停停,慢得像小脚奶奶——5.遇见同学,电影要迟到了——6.小远迎上奶奶。整个这个过程时间并不长,但小远的情绪发生过几次转变,从开始的后悔到后来的不耐烦,由着急到最后转变成耐心等奶奶。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故事主干之间,插入的闪回揭示出来原因:
1.小远给奶奶买电影票,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其实爱的本能导致无意识的行为;
2.以前和同学去看电影对比现在奶奶行动太慢
3.1.奶奶落伍了,分不清党支书和团支书,分不清体校和技校,分不清甜面包和鸡蛋面包。奶奶关心的事情小远却不关心。
3.2 与之对比的是,小时候奶奶背着小远到处走,小远不懂的奶奶解释给小远听,一点都不会不耐烦。
4.1. 14岁的小远是田径队的行动矫健,而十年前奶奶行动也很矫健,
4.2 那时候奶奶拉车为给小远买吃的,穿的,奶奶拉车,小远给奶奶递茶递毛巾;奶奶给小远买棒冰,小远先让奶奶吃。奶奶疼小远,小远爱奶奶。
5.不知不觉中小远长大了,有自己的世界却没注意到奶奶变老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插叙的方式将小远和奶奶的现在和过去联系对比起来,这些闪回揭示了小远和奶奶强弱关系变化,以及小远和奶奶之间的爱,为小远转变做好铺垫。
还有的就是多条主线,即故事里有不止一个主人公,各自有着自己的问题需要解决或者目标,中间时不时会有相交。比如像《三国演义》,魏蜀吴三家各有各的线程,中间还交叉有袁氏兄弟、董卓、马超等线;近几年大火的《权力的游戏》也是这样,大小也有十几个家族的条线。还有《冰雪奇缘》中的两姊妹,姐姐的问题是如何控制自己的超能力;妹妹的任务是找回亲情,把自我孤立的姐姐带回来,双线交织。
除了多线,还有多层面,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比如哈利波特麻瓜世界和魔法世界,《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也是,主人公巴斯蒂安在书里和书外,穿梭在两个层面,但二者也有交汇,巴斯蒂安在书里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要完成一个个任务,而在现实中,丧母的巴斯蒂安被父亲冷落,渴望被关注,近几年越来越多出现的虚拟现实游戏世界与真实世界,比如电影《头号玩家》;还有一种典型的场景是现实和梦境,比如《人鸦》、电影《盗梦空间》
这个读后感模板可谓五花八门,门类齐全了。根据所阅读的训练不同的书,不同的目的选择相适合的模板。比如,训练同学找出故事主要元素(背景,人物,问题,解决方案,结果),再比如训练同学提炼主要情节(起因,经过,结果)。或者训练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不喜欢,为什么,我的观点……)内容见收藏夹
形式:仿写创作、续写、读后感、叙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