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离开母体之后,一直是孤独的,我们的皮肤隔开了我们与外界,我们孤单地蜷缩在自我的皮囊之中。
孤独并不可耻。
孤独是自得其乐的独处,是自成体系的完整。
孤独时,我们才会和自己对话。
孤独本身就是自我心灵的诗意栖居。
……
这些,都是陈果老师在她的《好的孤独》一书中为我们描述的她所理解的孤独。
还有一位台湾的蒋勋老师,他也讲过孤独,也一样把孤独讲得天花纷纷飞舞。蒋勋老师说,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他的那本专门讲孤独的书,叫《孤独六讲》。
可是,在我看来,恐怕并没有几个人愿意孤独,孤独更多时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哪怕是如金庸先生笔下的那位剑魔独孤求败,他的那种只求一败的苍凉心境,又有几人能够体味。高处不胜寒,有时竟然可以寒彻肌骨,寒彻灵魂深处。
以陈果老师的解释来看,孤独中毕竟包含着孤单。孤单,毕竟不是一种十分美好的生存姿态。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从孤单、孤独中拼命挣扎走出。男女结婚,从另一种意义来讲,就是这样的一种挣扎。再婚,特别是老年人的再婚,更是对孤独的一种拒绝。
陈果老师说,孤独并不可耻。难道孤独与可耻和光荣有关吗?尽管我们为孤独赋予了许多温馨而美丽的色彩,那它也一样无法成为一种光荣而熠熠生辉!有那么多的孤独“无限好”,恐怕也只是基于“近黄昏”吧。
那些个孤独“无限好”,更多只是一种自我抚慰,当然也在试图抚慰他人的一样在滴血的灵魂的伤口。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中的“相看两不厌”,道出的正是那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孤独的悲凉。众鸟飞走了,云儿也被风吹跑了,孤独的我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孤独的看着“我”!
柳宗元的《江雪》,“独钓”的是什么?是那冰冷的“雪”。
还应该提一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尽管书难读难懂,作者也并没有将孤独当作是一件有多少正面价值有多么重要意义的事情来写,更没有写出孤独有多么高尚来。
无论怎样讲,孤独绝不是一种美好,孤独毕竟还是孤独,恐怕并没有几个人那么乐意去接受孤独。
2017、6、15,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