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彩霞
转眼,过了二伯父百天祭日,扫墓归来,我心神疲惫。
其实,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一个人静坐的时候,总是被一种自责的情绪纠结着,我不知道,假如当初不选择手术,他老人家是不是现在依然健在呢? 可是,今后呢?一位75岁高龄的食道癌患者,他的生命之路究竟还有多长,病入膏肓之时又将要承受怎样刻骨铭心的痛楚?现在,我们高举着孝顺的旗帜,却在老人家确诊仅仅一周的时间,就把他千疮百孔送进了坟墓,这样的结局,让人情何以堪?
回看医学博士陈作兵的故事,对他理智的选择,心中多了许多的理解和敬佩。在老父亲罹患绝症之时,他能决定放弃救治,送老父亲回家安度最后的时光,不知面对铺天盖地的非议,他的心经历了怎样的无奈与悲凉?可是,就是这个貌似无情的决定,他的老父亲得以回家和亲人一一告别,“现在种下的菜,我怕是等不到收获的时候了,但是拉拉(孙女)还可以吃到。”这是他老父亲快离世时说的话,想着老人在夕阳西下的田里劳作,真的是一幅很美的画面。
面对绝症,我们究竟该怎样抉择?这涉及道德和科学双重领域的命题,相信永远没有唯一的答案。我想,生命是值得敬畏的,再奢侈的保护也不为过。可是,生命又是脆弱的,再强大的力量,也改变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在医疗技术日趋发展的今天,死亡越来越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人的生命,确实可以在各种手段下得以延续,可是,真正当绝症来临的时候,手术、化疗、透析、剧痛,生命的最后一程,真的是应该这样走过吗?当我们掉下最后一缕青丝,形如枯蒿,生命的尊严何在?
我不知道答案。我只认为,以爱的名义做出的选择,都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