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饮食男女》真的很佩服李安导演。整个故事超级流畅,毫不做作。看似是对一个家庭琐碎生活的记录,但是每个人物,每条故事线,都可以琢磨出一些什么。
一个大师级的厨师老爸,拉扯大三个女儿。这四个人,都有着各自不那么如意的生活。大女儿阴沉内敛,因为一段自我杜撰的美好初恋而自我封闭;二女儿成熟美艳,做着不热爱的工作,和前男友保持着不明不暗的关系,一心想要离开家生活;小女儿可爱温顺,却大胆地喜欢上了朋友的男朋友,而且出人意料地未婚先孕;还有她们的父亲,很早就失去了妻子,作为厨师却没了了味觉,秘密而隐忍地守护着自己的一段忘年恋。
饮、食、男、女,每周末的饭桌,是联系这个家的纽带,也是矛盾、冲突的集合点。
电影里的家,会让我想起我自己和身边人的家庭。从小按部就班地读书、长大。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似乎突然地就和父母生疏了,想要离开父母,离开家。但往往这个时候,父母也老了。就像电影里的三个女儿,工作爱情,怀着各自的心事。父亲还是坚持着早上叫她们起床,坚持着给她们分好洗干净的衣服(尽管每次都分错)以及坚持着每周一起吃饭。尽管他也知道,女儿们有着比一起吃饭更加重要的事情。可是,如果连这饭都不一起吃了,那这个家是不是就散了?
感觉电影讲的,是关于找到自己,以及找到自己和家庭的平衡。这一点在二女儿家倩身上体现最深。家倩聪明有主见,又有个倔脾气,喜欢做饭喜欢厨房,却被爸爸赶去读大学,莫名进入了航空公司。家倩是第一个想要离开家的人,甚至为买房子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积蓄。谁也没想到,大姐和小妹都相继嫁人离开,就连爸爸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的最后,是家倩留在了老房子里。她终于可以一人自由地使用厨房了。这个时候的她,笑声是格外开朗的,不施脂粉,系着围裙摊饼的样子,很活泼很生动,带着一种真实的有力的美。
家倩的下面这段独白让我印象很深刻。似乎就是听着身边的一个人,在絮絮叨叨说着家里的一些事情。情况不是那么的好,可是这就是目前要去打起精神面对的一个现状。而家倩在说着这些的时候,语气那么平静,目光炯炯的,要知道一段时间以前她还在说着不能和爸爸一起住下去了。也许是两个妹妹的离开,温伯伯的去世,在医院遇到爸爸误以为他身体不好了,这些契机都让家倩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以及这个家要走去哪个方向。
还有大女儿家珍。虔诚的教徒,中规中矩的中学教师,总是用自己九年前的初恋作为借口不愿意开始新的感情。意外认识了学校的排球老师,又意外地被学生恶作剧天天收到情书。隐藏在她心里的爱和热情,就这么喷薄而出了。曾经在厨房里,当家倩问家珍,就这么甘愿在家里待一辈子吗,这不是你的全部,家倩失控地吼道“但这是爸的全部,我比你更了解他”。当时我就觉得,或许家珍自己也要用这样的理由来说服麻痹自己。母亲去世得早,所以她要开始像母亲一样照顾家庭,封闭自己的感情生活,也是因为要留在家里,那么自己呢?自己在哪里呢?最终家珍还是唤醒了自己,乘着男友摩托车幸福地疾驰而去。
当然还有爸爸。当看到他说出和一直被视为家里的第四个“女儿”锦荣的感情时,一起看电影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这对忘年恋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可是,他们就是这么相爱了,用突然怀孕的小妹家宁的话说就是“很多事情就是这么发生了呀”因为爱着自己的三个女儿,爸爸怀着深深的顾忌和心事,不愿意说出口。欣慰的是,最后大家都接受了他们的爱情。四个人分开住了,不再向从前一样那么容易就可以“例行”吃饭了,但心却贴得更近了。
电影的最后,是爸爸和家倩的和解。这真的是最好的结尾了。一句“女儿”,一句“爸”包含着深深的懂和理解。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都是淡淡的,带着一些诙谐。没有哭天抢地没有分崩离析,有着恰到好处的生活气息。不管是找到自己,还是找到自己和家的平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如,先坐下来一起好好吃一顿饭吧。你猜,在找到答案之前,温情的食物是不是可以抢先安抚喂饱你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