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关注的需求
最近,罗一笑事件刷爆了很多人的社交圈子,随后也很快被证实了是一次营销事件,个中的道德谴责和分析评价已经有很多人在进行了这里不再赘述,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那样完全不假思索的对此进行转发?
首先让我们关注一下大家转发的最直接动力,也就是营销方提出的,你每一次转发,我就捐赠一元钱。
于是很多人就被说动了,仅仅是动动手指转发一下,完全不需要自己花费任何金钱,就可以救助一个小天使一样的小女孩,做了慈善,更重要的是,满足了个人的道德需要:看,我又一次帮助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我相信,随手转发的朋友们,很多人的直接反应,应该就是这样的吧,为了慈善。
但是,我想问一下,转发这篇文章的人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冬天,以善良自居的你们,在遇到蜷缩在街角的乞丐时,在遇到辛苦翻检垃圾桶的拾荒者时,遇到在天桥摆摊售卖一些小零碎来赚取生活费的老人时,在遇到这些现实中需要你付诸行动的慈善机会时,你会如此热心么?
我想,绝大多数人,并不会去为此来付出行动。即使帮助上面提到的这些人,也是慈善的一种,很多人,也还是不会。
是因为需要自己出钱么?我想并不是。因为罗一笑的爸爸的文章开启的打赏功能下,几乎每一篇都会收到到达限额的打赏金额。
他们之所以不会选择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一方面,是因为麻烦——无论是取出钱包翻找零钱,还是买下一些也许不是那么需要的发饰和卡贴,亦或是将家中的纸箱饮料瓶整理归类专门放在垃圾箱旁边方便拾荒者,都是需要消耗我们宝贵的时间的。而转发一条朋友圈,却只需要一秒钟。
另一方面,则是典型的旁观者效应。
人们行善,除了满足自我的道德需求之外,有相当大的一个比重,是为了向自己的社交圈发声宣布:看啊,我是一个多么高尚,多么有爱心的一个人!
在现实中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不能让很多人知道你的善举。如果刻意的告诉朋友说,我昨天给了一个乞丐五元钱诶,可能只会换来一个白眼。因为这种刻意的宣称,会让本来的善意,变了味道。
而在朋友圈转发呢?完全无需宣传,你所有的朋友都会从朋友圈看到你的善举,看到因为你的一次转发,罗一笑又能多一分治愈的希望。完美叠加了善举+不刻意的炫耀。
最后,则有少部分人存在着从众和道德压力的情况。你好多朋友都转发了,你为什么不转发,你是不是缺乏爱心?或者,别人都转了,我不转发不太好吧。来自圣母们的指责,或是从众的压力,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稻草。
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狂欢。
本来,这件事应该有一个传统而美好的结局,小天使在众人的帮助下成功康复,大家完成了善举也满足了自己的道德需要,宾主两欢。
但是戏剧性的是,很快,当事人就被扒皮,被指出,他们根本不需要公众的帮助,这只是一次借助人们善意的营销,于是,大家感受到了被愚弄的愤怒,舆论大幅度逆转,于是就有了这一个热点事件。
我相信,至少在转发朋友圈的这个群体中,他们的动机里,“被人关注”的需要应该远高于“道德”的需要。而从《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篇文章的扩散速度来看,持有这种“被人关注”的需要的人群的基数,是极大的。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如此统一的有这样一个“被关注”的需求呢?
因为很多人没办法去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啊。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位的实现,换言之,就是一个人被社会认可为“成功”的话,很大程度上他就完成了这一层次的个人需要。
但是,现在,我们的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偏执而又狭隘。仿佛,一个人,如果不是一路重点学校走出来,工作以后迅速娶妻生子购房买车,亦或者通过某些方法一夜暴富的话,那么,他无论做什么,都是一个不成功的人,是一个loser。这就是当前社会的价值观。
问题是,按照这个标准,能够够得上成功条件的人,有多少?
所以,所有人都在焦虑,在急躁,在彷徨,在迷茫。因为在可以预期到的时间内,我们想要达到社会所定义的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但是我们却又不能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所以我们选择了很多方法,去向世界宣告,我过得不差,我的人生很美好,我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所以我们在努力的攀比,今天你晒出新买了iPhone,明天我就晒出我在云南旅游,后天他PO出了在国外的照片,朋友圈逐渐被炫耀和攀比占据。
但是实际上,朋友圈里的那些动态,根本不可能是生活的常态,买iPhone的可能要省吃俭用好几个月,去云南旅游的可能烧掉了数年的存款,出国的甚至有可能背负着一笔信用卡债务。这样的攀比,注定不能持久。
所以,在大家都炫耀累了也炫耀不动了的时候,又该发一些什么东西来证明自己过得很好呢?
很好,现在物质世界比不过了,我们来拼精神修养吧!
于是各种小清新鸡汤文大行其道,就像人人都五讲四好三热爱能让世界充满爱一样,而遇到罗一笑事件这种情况大家更是趋之若鹜的踊跃投入,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然而,说真的,何必呢?
别人晒出买了什么包包去了什么景点吃了什么大餐,你除了当时羡慕嫉妒一下,又会在意多久呢?
你晒出吃了什么大餐买了什么包包去了什么景点,收获了几十个赞和评论,除了当时爽一下,又能高兴多久呢?抵得过省吃俭用还分期时心情的影响么?
生活,终究是过给自己的,而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如果终日活在别人的眼光里,那要多累啊。恕我直言,那么在意别人眼光的话,给你认识个圣母癌道德婊,你就等着被拖累到死还要被埋怨鄙视到爆炸吧。
过得好还是不好,充实还是空虚,别人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
我相信,你们多多少少也认识一些,几乎不怎么发朋友圈的人。而这些人,去掉不太擅长使用社交软件的老人们(其实家里长辈才是朋友圈刷屏的最大来源吧?),大多数不怎么发朋友圈的人的生活,相对要安静而富足。
因为他们拥有着内心的宁静与力量。他们明白什么生活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他们不需要别人的认同和赞赏,也不需要他人的羡慕和嫉妒来肯定自己的生活是否真的好还是不好。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这样的人的存在,是少数。但是他们,往往过的比我们要幸福。
他们不炫耀,不喧闹,不急躁。他们不紧不慢的追求着他们认为值得追求的东西,也许琴棋书画,也许花鸟鱼茶,也许几道小菜,也许藏书万册。但是无论在追求什么,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也有着自己的信仰。他们的生活,完全由他们自己在掌控。
我羡慕这种自由自在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
如果是他们,遇到罗一笑这样的事件。我相信,他们不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转发。也许有人会去查证事件真实与否,但是我相信,如果他们真的想要帮助这个可爱的小天使,他们会选择,找一个渠道直接奉上自己的一份心意,而不是靠不知真假的转发来污染朋友圈。
讷于言,敏于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羡慕这样的生活,所以我希望,以后,我也能够拥有类似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