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耳双生
我自己的印象里,中国还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科幻电影。
但恐怕这个印象,将是会永远的停留在2019年2月5日之前了。
己亥年初一上映的这一部《流浪地球》,肯定是改变了我国科幻电影的历史。
回想起来,我个人的科幻世界的启蒙,还是很有本土特色的。
儿时最爱看的杂志就是《飞碟探索》,看到2019年纸质版本停刊了,我还有些落寞,虽然确实二十多年未曾看过了。
还有一本《科幻世界》,曾经也是在初高中时,追着去买或去借来阅读。
《科幻世界》更偏重国外科幻文字作品的翻译和本土科幻作者写的作品的汇集,还是给了我一定的启蒙。但现在回想起来的信息,确实少之又少。
如果一定要回想我心目中所谓的科幻,恐怕绝大部分还是来自好莱坞的那些电影。
几乎所有被建构起来关于科幻和未来的世界,从宏观到微观,包括整个宇宙的立体搭建和认知观,对我而言,大多数都是来自美国的电影所带来的影响。
对当时一个懵懂年轻人而言,那些作品所带来的感受,确实可以说是震撼和深刻。
还记得是在电影院里看的《超人》,让我知道了,外星球人和超能力。甚至电影中对宇宙样貌的创意,也形成了我对宇宙最初的视觉印记。
后来的《异形》也是印象颇为深刻,记得那是发生在太空里以及太空航行器里的故事,人类与宇宙生物如何共存,这也一度引发我的思考。
还有《机械战警》、《终结者》、《骇客帝国》等上个世纪的美国经典科幻作品,各种不同角度的未来的想象与宇宙未来的立体认知,不一而足。
所以,当我这样一位被这么多的商业科幻大片教育过的中年人,在电影院里看到一部不亚于甚至还可以说很多场景、情节还高于美国的科幻片时,我内心是欢腾不止的,被一种特别的荣耀感和情绪所笼罩。
因为据说,人的消费可以降级,但审美不会,一旦拥有不会退化。可见,这部片子从我的观感而言,不会逊色好莱坞同类影片。
另外,这部片子大大大的超出了我进电影院前的预期值。所以,也许电影本身还并不完美,可一旦超出人的预期,它所有的缺点就不会被关注到和轻易地放大。
其实,我也知道里面颇多硬伤和逻辑上的不自洽带来的疑惑感。但理性终归是会服从于感性的。
尤其看看身边的儿子哭的稀里哗啦,为那些为了拯救地球和人类而牺牲的人们,周遭的啜泣声也此起彼伏。你觉得你还会执着于去吹毛求疵为什么杭州到赤道有那么近吗?地表温度才只有那么低吗?
整个电影想象并模拟出来的现实和宇宙世界,令我这个打小就看科幻电影的人,也觉得真实和极其富有想象力。
尤其对发射站的想象,至少我觉得画面还是在意料之外却又符合情理之中。而且,显得特别的真实,能不至于让人因画面跳戏,尤其在3D立体的电影系统里,能做到这点,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除去画面,这部片子最深刻的感受,还在于情节与内容的处理。
在我看来,《流浪地球》这部作品里面表达出来的都已经不能说是世界观,而是宇宙观了。
更特殊的是,这个宇宙观的共鸣感,却几乎是来自我们自己的《易经》、《道德经》、《论语》等这类中国文化的经典,而非西方的所谓科学。
这大概也是我没有沉浸在理性的看待硬伤的原因之一吧。
比如,一开始就讲到太阳要吞噬地球了,地球的联合政府来决定让地球远走高飞,方案优先是带着地球本身,来做这个整体迁移。
竟然不是我从西方作品那里读到的默认优先放弃地球,去另外的星球比如火星去重建家园,成为宇宙移民、甚至宇宙殖民的做法。
这不就是中国的“家文化”之体现吗?
我只能说,原著作者刘慈欣,确实是一位道道地地的中国人!
再比如,面对拯救地球这样的执行时,制造了一个剧情冲突,小分队根本无法独自执行撞针这样的行动,眼看时间来不及,怎么办?
对待如此大且紧急的困难,西方人一般是通过某个剧情的安排反转或者英雄人物的突然高光处理,来完成最后一刻的让观众终于宽下心来艺术处理。
而《流浪地球》的处理则不然,明显更中国化。已经丧失信心的人因为一段孩子的温情求助而非类似电影美国队长式的慷慨激昂演讲而改变,更强化集体主义的精神,以及同心同德集体攻城般、死守襄阳城般的大场面澎湃剧情。
这就是道德经所言的柔能克刚式的哲学,而非西方电影里所惯常的,将某个英雄烘托到如同上帝般神武。
另外,电影里面关于莫斯这个人工智能的设置也很有深意。
我们如何与人工智能相处,也是一个当下不断被探讨的课题。但最终人类的所谓非理智战胜了人工智能的严谨,并依靠人类的智慧解救了地球。
可见人工智能归根结底还是正确的做事,只有人类懂得做正确的事。
但对于“什么才是正确”这个问题的定义,人类也只能在情与理中来综合判断,并最终用一种近乎“玄幻”的“希望”来做出判断,而非理性的成功率的数字。
我个人浅薄理解,这大概也能归结到所谓的“仁”吧。
《论语》里说:“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指,仁德的人安于仁德,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都是仁德以对。有智慧的人呢,知道仁德是对自己最有利的,所以他也行仁德。
但究竟什么是“仁”?只有,仁者见仁喽。。。
这是不是也特别的妙?
最后,让我跳开观众的身份,来谈谈一些感受。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自信的增强,我们会越来越追捧自己的文化,这是集体的心所在。
顺着“心就是世界”的提法,集体的心就应该是更接近现实的世界。
我们现在的电影,距离西方自然是全方位的技术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的文化领先这个世界却不止一点点,这也是我们共同的认知。
电影这门艺术所展现的是很复合的,但作品真正地打动人,还在嫁接技术这种术层面对思想内涵和意识认知这种道的诠释。
未来不可知,所以充满着莫大吸引力。这也是科幻片这种电影的魅力所在。而嫁接了民族文化的电影,恐怕才更有生命力。
不多说了,中国科幻电影,从《流浪地球》肯定已经开始翻新篇章了。还记得电影里吴京对联合政府说,“今天是中国传统春节的大年初一…”
我认为,《流浪地球》初一上映的这一天,也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和新纪元,我们真的除夕了!
——己亥年初二写于省亲高铁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