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偶然的情境下听到这个词。
一次去采访一个农业基地。负责人出来,我以为来错了地方。
她穿着一件修身的one piece连衣裙,颜色高雅,还配带一顶宽檐草帽。除了肤色较黑外,就好像是来了一位富太太。
但她确实是基地的负责人。当天,她就穿着这件连衣裙,典雅地走在大棚里,介绍她的火龙果种植,从土壤质量、温度要求、疏果整枝到最后的采摘。侃侃而谈,因为都是亲力亲为的体验。
采访结束后,我们坐了下来随意聊。
她果然是一个富家太太。
她说他们家父母办厂,做五金,兄弟姐妹要么发展家业要么从商,个个家财万贯。
我问了一句,你怎么来做农业了呢?
她说,起因在于她去读这里最著名大学的MBA。
然后,我听到了这个词。
心怀鬼胎。
她说,现在想想,整个班级大家都是心怀鬼胎。
她呢,当时手上有点钱,想去认识一些人做投资。很快班里有人邀请她做投资,开着宝马还拿出房产证,后来才知道房车都已经抵押,最后,人消失了钱打水漂了。期间班里又开始农业热,她一时心动和另外两个人盘下了这块基地。没多久,其他两个人撤走了,只留下了她。
她说,也说不得别人,因为我自己也是“心怀鬼胎”。
我加了她微信,现在天天看着她在卖玉米、卖火龙果、卖蔬菜。这是她做农业的第七个年头,她没有离开。
她说,她以前吃饭餐具都是拿消毒机消毒过;现在跟一群五六十岁的做工大爷一桌吃饭,一碗吃菜。
她说,她爸爸知道她去做农业,气得要跟她断绝关系。
故事没完,但是我想插进来问两个问题。
其一,当读书成为完成功利性目标的手段时,这是进步吗?
有人会反驳我,读书本来就是完成功利性目标。
历来读书人读书,为科举为功名为名利。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其实也是削尖脑袋为了进入某个圈子。
教育机构深谙千年之道,名为教育其实就是给你一个圈子。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中学,大学,到MBA,EMBA。为什么要选私立、民办、211、名牌大学,因为你进入哪里,你就进入某个圈子。
譬如父母斥巨资送你进了私立双语幼儿园,或者父母托各种关系给你插进了民办,或者你经过十年寒窗终于迈进了211,等等。先祝贺你进入了某个圈子,请狂笑三秒钟,为父母的以及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喝彩。
因为接下来我要向你泼一盆冷水。
我最差的科目是物理,但是物理中有一个我印象最深刻的概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属于牛顿三大定律之一。我觉得牛顿真是太牛了,这个概念真是包含了人生的最大智慧。
你很用力地去推对方,对方会回你一个同样大小的反作用力;你打某人,你越用力,你的手掌越是热辣辣。
你功利性很强地进入某个圈子,就别奢想圈子里的其他人没有同样程度的功利性。
当所有圈子挟持着所有人一起卷进功利性的历史长河中,这真的是进步的方向吗?
我没法回答。
因为我也正在被卷着走。还因为,有人说这是优胜劣汰。
其二,与先秦时期的“重农抑商”相比,现代的重商崇商捧商,这是进步吗?
最近在做系列报道,采访对象是回乡创业的年轻人。通俗点,是回乡务农,成为林农、花农、茶农、菜农等等。年龄集中在80后。
通常会问到他们的家人,当他们说回来的时候,你们怎么想。没有一个人说欢迎,几乎如出一辙,辛辛苦苦送你出去,你还回来?人家是往高处走,你怎么逆流下来?
确实,我们称商界精英、金融骄子、银行家,形容农人有什么词呢?
土。
土,土地,给予了祖辈繁衍生息,有了千年后的我们;现在,却是一个揶揄、不屑、嘲笑,指向特定人群的形容词。
那位因为女儿要做农业而要断绝关系的父亲,我只能暗戳戳地给予一个词——“不孝”。追根溯源,我是农人的孩子,我全家都是农人的孩子。这位父亲,你也是农人的孩子,你们全家也都是农人的孩子。我们全都是农人的孩子。无一例外。
否认根源不是不孝是什么?
我暗戳戳地写了这么多。然而,同样,这个问题,我也没法回答。
因为有人说资本王道;因为有人直追GDP。
我只能说,当我不需要把年轻人回乡务农作为一个新鲜选题,农工商没有色彩高低之分,这应该算是一种进步吧。
再回到故事,那位富太太最近上传了一条微信:“我们感叹社会的发展,我们无奈空气的污染,为了健康,我们能选择什么?我们可以!我们可以选择绿色健康的食品。”
照片里,她穿着典雅,笑容优雅,手上拿着基地里最畅销的水果玉米。
我想,这大概是她“心怀鬼胎”后,最意外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