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与冰柜,我们应该都不陌生,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用理解去记忆的话,冰箱应该叫冰柜,冰柜应该叫冰箱。哈哈,我有没有把你绕晕了呢?
这是有一次有位老师在做培训时举得一个例子,距今大约已经有20多年了,印象特别深刻。他当时说的就是理解记忆和应用记忆,批判理解记忆的那种做法。确实咱有些老师,在授课时经常会让孩子们对词语,对概念反复读来理解,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正如,冰箱,如果理解记忆的话,它是平开门的,应该称之为冰柜;冰柜,它是揭盖子打开的,应该称之为冰箱。老师的意思是应该提倡应用记忆,词语放在句子里面去理解记忆,概念放在应用中去记忆。这点我非常的赞同。
回到昨天晚上的那节《体验式德育教育课》韦志中老师,大师级人物,指出“体验是教育的魂”无疑又上了一个高度。
在南师大国培时,杨教授说过一句: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多年以后,脑子里面剩下的那点儿东西。
多年以后脑子里面能剩下点儿啥?恰恰就是我们体验过的那些内容。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听人家描述风景怎么怎么样美,景色怎么样怎么样壮观,可能在脑子里会留下表象,但是如果我们能去一次,亲身感受那种美与状观,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再比如今年的6月11日,那天天气怎么样?一般人可能记得不太清楚,但是我就记得特别清楚,那天天气很热,太阳很大,为什么我会记得这么清楚呢?因为那天吴校校长带着互加小伙伴和时老师空降我们学校,那天的情景,历历在目,当然会包括天气。就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真真切切的体验过了。
教育一定要慢,要给孩子留有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去摸,去看,去动手操作,去拼摆,去和同伴分享、交流。远远比说教要重要的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印象会非常深刻的。
现在回顾课标上提出的那些教学目标,才深深的感觉那些三维目标的深刻含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词以前在备课的时候只是冷冰冰的出现在教学设计上,从来没有去想过它们的真正含义。这段时间的,春晖学院的优质课,还有这两天晚上的培训课,让我对这些描述目标要求的词汇的理解不断加深。
我们的教育走的太快了,急功近利,省掉了太多不该省掉的东西,该让孩子去体验的,用说教给代替了,孩子们脑子里边是个空壳。
育儿也一样,昨天晚上韦教授又说到四五个月孩子的爬行,好些家长怕孩子弄脏衣服,或怕磕着碰着,不舍得让孩子爬,孰不知爬行的过程是锻炼小脑发育的过程,对以后的动作协调能力有很大帮助,该爬的时候不让爬,动作不协调又怪孩子笨。
正如蔡蔡老师说的断档,该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家长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不让他动,上了初中以后又怪他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这么笨。
“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又怪我不会飞翔。”
晚上说的其他的关于心理方面,在我听来感觉有点遥远,不敢枉加评论。